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建邺高新区:让总部经济拔节生长
2024-03-22 18:20:00  来源:江苏经济报  作者:张韩虹  
1
听新闻

当前,伴随着经济从高增长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竞争告别了传统的规模、体量之争,处于价值链、产业链顶端,具有人才、产业等多重集聚效应的总部经济,成为各城市竞相布局的重点。翻开南京的产业地图可以发现,在建邺区有一块面积仅为8.32平方公里的区域,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核心竞争力,这就是建邺高新区。竞逐总部经济赛道,建邺高新区有何底气?面对未来,又该如何继续澎湃向前?日前,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与多名经济专家一起进行了实地调研。

交千亿产业答卷

外溢效应形成合力

打造华为系、阿里系、小米系、央企系“四大系”生态链,聚集、引育53家市级总部企业、一批全国互联网头部企业,集聚超8万名高端人才,形成信息软件、智慧物流、数字文娱等多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2023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200亿元……这是建邺高新区的“成绩单”,透过一串串数字,可以看到总部经济一旦形成,其带来的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十分突出。

建邺高新区的总部经济无疑是目前南京产业板块中的佼佼者。对于这样的成绩,专家们表示:“地处中心城市新城区,建邺高新区发展总部经济优势十分明显。”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看来,总部经济对产业、科创、枢纽、服务等高端功能的供给非常敏感,建邺高新区发展总部经济,既有南京这一特大城市的综合赋能,更有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加持,进而形成高浓度的功能、要素集聚,有力支撑总部经济落地和发展。

建邺高新区是南京打造的“重要金融中心”,众多金融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在此落地。立足金融、数字经济两大地标产业,建邺高新区紧盯总部企业诉求,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出具有园区特色的总部经济发展路径。一直以来,政策支撑是总部企业选址落户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单纯依靠血拼政策往往既会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负担,也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建邺高新区对符合标准的龙头型总部企业,按照“一个主体+一个基地+一系列政策”的模式提供扶持,以确保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实现精准滴灌。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感受到“宠爱”,也看到了未来前景。

从金洽会上首次结缘,到项目签约落地建邺高新区,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扎根建邺后,深信服与建邺高新区共同打造了数字经济护航平台。通过政府向园区企业发放消费补贴券的形式,该平台累计服务区内企业30余家,合同额逾千万元,间接带动数字经济增加值近亿元。

类似的案例在建邺高新区并不罕见,小米科技华东总部也是其中之一。为引进该项目,建邺高新区研究定制了开办补贴、税收奖励、小米生态链政策等在内的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扶持政策。目前,该项目已集聚小米科技旗下企业6家、生态链企业10家,开设小米之家专卖店6家,形成新的产业链集聚地。

沿“链”乘势而上

培育本土“新势力”

在总部经济的引领下,建邺区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去年,建邺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5.3%,首次位居南京各板块首位,建邺高新区也跃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随之而来的高强度竞争势必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新跨越?

过去的一年里,建邺高新区高位推动“链长制”,使重点项目引育培优、主动服务排忧解难、产业集群协同发力串点成链,补短锻长提升区域吸引力。一栋栋现代楼宇、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中国(南京)游戏谷,建邺高新区依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两大游戏基地,吸引200多家游戏及关联企业入驻;通过配套游戏出版、游戏事中事后监管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审批上市、版权保护、运营监管等诉求;通过常态化举办赛事、行业交流活动,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如今,一条条产业链不断壮大,迸发出新的活力,“链”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演绎出新的精彩。建邺高新区打造了以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区域总部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以中央商务区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为主体的现代金融产业集聚区,以新城科技园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移动互联基地、中国(南京)游戏谷等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创新集聚区……

当新质生产力上升为国家意志,又给建邺高新区带来全新机遇。在对现有的产业进行调研后,吕永刚给出两大建议:把握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产业科技创新将全面发力的大势,守牢“四大系”基本盘,积极推进现有总部功能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增强对江苏、长三角乃至更大市场产业创新升级的赋能力、支撑力;把握我国进入“硬科技”时代的市场特征,一批掌握硬核科技的中小型企业有望裂变式生成,成为未来链主型企业,建邺高新区要在引育科创型企业、培育新的总部经济中前瞻布局,逐步培育本土总部经济“新势力”。

新形势下,抢抓机遇抢占制高点,建邺高新区已用实际行动作出了铿锵回答——定期梳理区域内总部企业、龙头企业的新业务、上下游资源、生态圈合作伙伴等,形成目标库和清单化项目推进表,同时对重点企业明确专班专人跟踪推进,促进招链引群提档升级。

走差异化路线

锻造核“新”优势

当下,总部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合作发展、提升城市在价值链体系中的位置意义已不言自明。因此,不少城市都在竞逐总部经济,江苏大地上也吹响了总部经济“冲锋号”,纷纷剑指全国乃至全球一流总部集聚地。然而,总部经济不会遍地开花,也不会凭空而来。作为先行者,建邺高新区已在发展总部经济道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其他区域借鉴。

“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发展总部经济的第一步。”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总部经济在产业形态上越来越体现出融合化、多元化的创新属性。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总部经济区域可以帮助创新个体和机构更接近市场需求与技术应用场景,更加容易洞察“新蓝海”的先机。同时,总部经济高度集聚的多元化资源要素以及畅通的人才交流交往渠道,有利于激发创新的灵感火花。

毋庸置疑,总部经济产业形态新特征叠加创新要素“回归都市”的新趋势,正在推动全球城市中心城区振兴。而建邺高新区也是如此,这里城市功能和发展需求的定位清晰——既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又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同时,这里经南京市政府认定的总部企业有55家,居全市第一。

虽然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但总部经济是产业经济,也是环境经济,根本上还是“人的经济”。在蒋昭乙看来,总部功能集聚区的主角不仅是企业,还包括在相应片区生活、工作的市民。

近年来,各大城市更加重视人的关键作用,在制定各类人才吸引政策的同时着力营造具有更好体验的城市环境。建邺高新区更是如此,依靠发展总部经济,建邺高新区现已集聚了从事互联网、电子通信、金融等行业的超8万名高端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建邺高新区用差异化的配套服务“拴心留人”。一方面,针对园区近80%为青年人的实际情况,创新推出公办托育、四点半课堂,让青年人“带娃莫愁”;另一方面,提高城市配套功能,打造顶流商圈,满足高端人才群体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标签:
责编:郭蓓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