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马关无角山羊(黑色小羊)和“代孕”母羊。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昨天上午,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实验羊场里,一只只山羊、绵羊追逐打闹。其中,一对山羊母子格外惹眼,母羊为纯白色,小羊为纯黑色。记者了解到,这只黑色小羊是马关无角山羊,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也是我国首例克隆马关无角山羊。
省农科院畜牧所副所长王慧利介绍,马关无角山羊原产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具有繁殖率高、性成熟早、肉质膻味小、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但受外来品种杂交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影响,现种群数量仅有数百只,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业反刍动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项目和江苏省科技资源(农业种质)统筹服务平台资助下,今年上半年,王慧利团队与贵州大学陈祥团队合作,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开展抢救性保护。由陈祥团队筛选最优秀的马关无角山羊个体,采集培养耳朵成纤维细胞,冷冻保存后送至省农科院,再由王慧利团队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制备克隆胚胎,经胚胎移植放入“代孕”母羊体内直至分娩。
为防止意外发生,饲养员专门为“代孕”母羊腾出了一个羊圈,独门独院,悉心照料。饲养员告诉记者,10月26日下午,母羊出现临产症状,他便一直守候在旁边,直到次日凌晨1点半,小羊才露出了头,饲养员又“变身”助产师,及时清理胎膜,疏通小羊口鼻,消除窒息风险。最终,国内首例克隆马关无角山羊顺利诞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只克隆马关无角山羊为公羊,目前仍和“代孕”妈妈生活在一起,时而蹦蹦跳跳,时而咩咩轻吟,时而跪地求哺……“除了毛色不同之外,与其他同龄小羊相比,这只小羊并无不同,一样活泼调皮。”饲养员说。
“成功获得克隆马关无角山羊只是第一步,团队接下来计划继续克隆雌性马关无角山羊,以检验克隆山羊的自然繁殖能力。”王慧利表示,克隆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地方濒危动物抢救性保护提供了新路径,有助于推动优异地方畜种的保护与利用。紧接着,团队将着手克隆地方黄牛品种,提高技术可及性。(记者 孙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