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夜校焕新回归!成为都市青年心头好
2023-11-21 09:41: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夜校”,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与二十世纪80年代人们热衷于去夜校恶补文化知识不同,如今的年轻人抢着上夜校,没有考试压力、褪去功利目的,大家完全从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舞蹈声乐、美术花艺、非遗手作等文化艺术课程,寻觅精神栖息地。

在历史文化厚重、艺术氛围浓厚的南京城,青年夜校又探索出怎样的发展路径、呈现何种蓬勃生态、手握什么破圈密码?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破土:“公益培训的风,吹向了中青年”

11月19日晚间8时,南京市文化馆的十几间艺术教室仍然灯火通明。行走于走廊间,已是歌声绕梁、琴音回荡;如若推门轻入,学员们或欢快舞动,或静态拉伸,或潜心作画……

“夜间班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以80后、90后为主力。”该馆社会培训部主任周瑶透露。她直言,此前南京市文化馆的社会培训课程聚焦“一老一小”,专门针对中青年的课程是空白。改变发生在2021年1月,社会培训部将一批文化馆的公益性精品课程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官网等线上平台。出乎意料的是,热门课程的点击量立即突破2000人次,从留言判断,观看者多为年轻人。周瑶和小伙伴立即意识到,“公益艺术培训的风,要吹向年轻人了!”

深耕群众艺术培训多年,场馆是现成的,师资是雄厚的,仅仅相隔4个月,南京市文化馆的夜间课程正式开班。舞蹈、旗袍雅韵、越剧、形体瘦身……一系列课程陆续上新,当年南京市文化馆就开出了14个夜间班,培训学员超过900人次。

青年夜校的破土而出,既有灵光闪现,也有顺势而为。2015年10月,南京市栖霞区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凭借大气沉稳的建筑风格、宽敞明亮的艺术教室、免费开放的服务属性,一跃成为区域公共文化地标。不过,馆方渐渐发现,因为文化场馆开放时间与“上班族”工作时间高度重合,中青年人群参与率极低,导致文化馆公益培训课程辐射力有限。

2018年,栖霞区在南京率先实施区属公共文化场馆“朝九晚九”12小时开放制。在此基础上,栖霞区文化馆于2019年1月推出“青年美育课堂”,初衷就是通过开展夜间培训提升场馆夜间开放质量,吸引更多的中青年人群参加全民艺术普及培训。

栖霞区文化馆培训部主任高骞告诉记者,“青年美育课堂”落地之初,文化馆仅开设了朗诵、美术、花艺、器乐等几门课程,“实际上带有试水性质,毕竟年轻人工作繁忙、娱乐方式较多,他们的热情能有多高,大家心里并没底。”不料,这些培训课程甫一上线就被抢光,南京青年夜校的“种子”已然萌发。

生根:“他们的兴趣在哪,课程就指向哪”

如今,青年夜校俨然成为南京多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打造的新名片,展现蓬勃生机。

目前,南京市文化馆夜间课程设有春季、暑期、秋季班。除了周四,工作日晚间均有课程安排。每班人数从早前的30人增至50人,今年培训学员突破2000人次。栖霞区文化馆“青年美育课堂”累计开设课程超过30门,今年秋季课程周二、周三、周四晚间均有开班。自2021年起,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也推出宁工尚学“金陵四韵”课程,课程周期以“四季”划分,面向在职工会会员进行招生,上课时间集中于工作日晚间。

“既要丰富多元,又要符合现代潮流,我们的课程可是追着年轻人的兴趣点跑!”周瑶笑称,为了与老年大学课程有所区别,同事们经常“蹲点”健身房、社会培训机构等场所,认真研究青年人群的作息特点、知识结构、兴趣取向等。从秋季课程表来看,该馆夜间课程包括抖音短视频制作、朗诵、中国风健身舞、流行音乐、民族舞、普拉提、运动康复、艺术模特仪态等。其中,在“生活视觉化”的当下,短视频制作无疑是年轻人的刚需。

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教育科负责人张怡也介绍,宁工尚学的课程设置会最大限度贴合中青年群体的需求和喜好。注意到年轻人“朋克式”养生与“碎片化”养生并行,今年春季该馆开设了简单易学的八段锦班;考虑到暑假期间不少学员要带娃,夏季课程增设了亲子漫画班。眼下,他们正在琢磨明年的冬季课程,剪纸、串珠、编织均已被纳入课程单,以求衬托出新春的喜庆氛围。

滋养:“透过青年夜校,我们抬头看月亮”

“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见于英国小说家毛姆所作《月亮和六便士》的这句话,在年轻群体中广为流传。而在南京青年夜校的学员看来,如果渴望在夜晚寻找自己的“月亮”,青年夜校正是那个最佳“入口”。

南京青年人群的艺术培训需求始终旺盛,只是此前市面上针对青年的艺术培训课程“小而精”,培训机构普遍规模偏小,十几节的声乐、舞蹈课往往收费三四千元。而转身回归的青年夜校与年轻人的兴趣需求完成了一次精准对接。青年夜校多具公益性质,不仅课程多元丰富、专业老师“坐镇”,而且零门槛、低收费,十几节课学费不过两三百元,部分课程甚至免费,用学员的话讲“性价比拉满”。更重要的是,置身青年夜校,不为考级、不为考证,一些曾经被放弃的兴趣、被淡忘的爱好,得以重新拾起。看似学的是“无用之学”,但艺术终将点亮生活、浸润人生。

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任教的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湛磊同样感慨,相比起校园那些“必须去上的课”,反而是“夜校”这样由大家自己选择的课程,有着更加浓厚的课堂氛围。

让年轻人的好奇心有解答、求知欲有归宿、精神家园有安放,或许这正是新时代夜校破圈的成功密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