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老山作“卧室”,长江当“食堂” 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黑鸢成南京“常住民”
2023-10-17 11:10: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漫步在城市,不经意地抬头,经常可以看见黑色的“老鹰”展翅翱翔,它们的名字叫黑鸢,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昨天,记者从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专家组了解到,黑鸢在南京已形成总数3000只的稳定种群,成为南京的“常住民”。黑鸢种群扩大并“定居”,是南京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体现。

在参与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调查组成员、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包浩然拍下了多张黑鸢的照片,照片中,黑鸢嘴呈钩状,尾部形状像鱼,伸展着巨大的翅膀在蓝天翱翔。“黑鸢隶属于鹰形目鹰科。‘鱼尾’是黑鸢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它是猛禽大家族中唯一一种尾羽呈现浅叉状的。”包浩然说,在中国东北地区,黑鸢是夏候鸟,而在南京,黑鸢一年四季都在这里生活,南京中山码头江面上还曾出现过数百只黑鸢聚集的壮阔场景。

更神奇的是,包浩然通过比较发现,在长江中下游的城市中,黑鸢在武汉、上海等沿江城市都很少见,唯独南京拥有庞大的黑鸢种群数量。据观测预估,南京地区黑鸢的种群数量范围在1500—2000只之间,如果将边缘游荡群体一起“收编”,总量预计增至3000只。

“黑鸢作为一种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对南京来说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包浩然认为,通过研究黑鸢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型比例,有助于更快速直接地推断一个区域水体中鱼类种群的变化趋势,乃至这一江段区域的上层鱼类的大致种群结构。

“本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发现,出现在南京的鸟类品种不断增加,珍稀鸟类在主城活动的频率也比以前更高。”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总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备新说,随着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扎实推进,南京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水生生物“休养生息”为长江注入生机活力,也为很多鸟类提供了食物和家园。后续,生物多样性调查组还将进一步开展黑鸢专项调查,综合研究分析区域内种群分布动态、潜在繁殖区/觅食区、食性偏好、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基本数据,以形成具体准确的南京地区黑鸢种群生存现状评估报告。(记者 江瑜 马忆玲)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