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水雉来到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绿水湾。 通讯员 武家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六合长江湿地保护中心供图
初冬的新济洲,每天清晨和傍晚成了最热闹的时候,“居民”鸟儿们叽叽喳喳,低飞追逐。如果遇到暖阳天气,向阳的树枝就成了它们聚会的地方。跟树一样高的芦苇荡里,是水鸟的乐土。没有人类的打扰,这个江心小岛变成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古都。
2021年10月,南京启动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南京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正在变厚。
2530种物种,首次摸清家底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由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参与,调查对象主要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包括鸟类、两爬、哺乳动物)、水生生物、陆生昆虫、大型真菌等。
为了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调查团队通过实地探查、在野外架设红外相机、遥感等方式进行观测。自去年10月份启动以来,已累计完成1828个样线、86个样地、6394个样方、684个样点的野外调查工作。
“经过一年四个季节的不间断观测,调查的阶段性成果是首次基本摸清了南京的生物多样性种类。”该负责人说,目前共调查记录到846种植物,324种陆生脊椎动物,636种昆虫,579种水生生物,145种大型真菌,合计2530种物种。这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72种,如拉布甲、青头潜鸭、南方红豆杉、秤锤树等。还有一些刷新了记录,比如这次调查发现的铅山壁虎,是自1982年首次记录后,40年来第二次被发现并记录;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植物水蕨在南京存在野生种群;紫金山明城墙附近找到了野生的水杉群,是世界城市环境中已知最大的水杉天然更新种群。
长江、紫金山是南京的两张生态名片,这次调查也基本掌握了长江干流及入江支流、紫金山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长江干流及入江支流区域共记录到鱼类68种,底栖动物104属种,水生植物10种,长江江豚1种,沿江湿地陆生脊椎动物284种。在紫金山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269种,陆生昆虫636种,底栖动物123属种,鱼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獐和貉在紫金山均有稳定种群。此外,紫金山可能存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小型种群。
此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将持续到明年,接下来的一年,物种记录还可能进一步补充。
给蝙蝠采血,和野猪狭路相逢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多在野外进行,调查团队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观测,这一年多来,发生了很多人与动物之间的趣事。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成为调查团队最大的感受。
“紫金山的野猪种群已经相对稳定,我们已经好几次跟它们‘相遇’。”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调查团队成员包浩然说,在灵谷寺及多个地方,调查组都看到了野猪,它们可能经常跟人类相遇,所以胆子很大,只要感觉到人们对它们没有攻击,它们也不会主动伤害人。有一次在紫金山观测时,一头野猪妈妈正躺在地上给野猪宝宝哺乳,调查团队小心翼翼从离它较远的地方绕行,它可能感觉到没有危险,都没有起身。
不仅紫金山,老山、无想山等多个山林都有野猪分布。有好几次,调查组架设在树干上的红外相机被野猪蹭痒痒时碰到,调查组只能第二天再去重新调整机位。
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有一项很关键的工作,就是对记录到的物种进行基因测序,像小型兽类,调查组要采集它们的毛发、血样带回实验室进行DNA分析,因此调查组可以说已经“十项全能”——要捕老鼠、捉蝙蝠。捉蝙蝠时都在山洞中进行,大家都要戴着面罩、做好全身防护,捉到蝙蝠,用针管采血,再放飞,不会伤害到它们。
今年夏天遭遇了罕见持续高温,调查组还冒着高温去观测极端天气下动物们的反应。调查组曾在汤山地区山里的一个小水洼发现了多达百余只的野生东方蝾螈种群,于是去观测它们是否能安然应对高温。等调查组到达那个水洼时,发现那里已经基本干涸,但一部分蝾螈躲在潮湿的泥巴里蛰伏,一部分蝾螈排着队寻找新的水域,“它们的生存耐受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所以只要周边生态环境合适,它们的种群就会延续下去。”包浩然说。
所有调查点位将永久留存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首次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了区域生态质量考核中。据此,南京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这次调查是南京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对水陆空所有物种进行摸底调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调查为构建南京市生物多样性物种名录、完成南京市物种多样性编目提供数据支撑,为南京市珍稀濒危物种提供制定管理措施和保护对策的理论依据。
除了上述重要作用之外,此次调查最大的意义是建章立制,即首次建立南京市的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评估机制。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就包括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本底调查只是第一步,而最重要的是,根据南京生态特色,整合生态环境、林业、农业农村、水利等相关部门资源,通过分工合作,建立起生物多样性常态化调查监测联动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价体系,更科学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比如对本土生物的保护,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提醒,珍稀物种的保护等,通过长期持续的监测,将会有更科学的方法。”
据悉,本次调查的所有样线、样地、样方、样点将永久留存,布局南京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待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束后,南京将像监测大气和水一样,对“它世界”开展监测和保护。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