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连办6届,种博会为南京带来什么
2022-11-07 12:08: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田间地头、消费者餐桌,产销两端都绕不开农业产业链的根本:种子。11月3日,第六届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种博会”)如期而至,一批蔬菜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新设备集中展出。

作为蔬菜种业的品牌盛会,种博会自2017年起在南京江宁区谷里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举办,到今年已连办6届。6年来,这一盛会为南京带来了什么?其对南京乃至全省蔬菜产业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记者前往谷里寻找答案。

5年筛选优质抗病丰产新品种近百个

红色、黄色、青色的南瓜挂满枝头,盆栽的朝天椒露出迷人的紫色,走进种博会设施展示区,众多新、奇、特蔬菜品种吸睛满满。

种博会技术负责人夏彭飞介绍,本届种博会展示面积200亩,分为露地展示区和设施展示区。组委会向全国征集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栽培的茄果类、瓜类、叶菜类及地方特色蔬菜等新优品种,共展出来自国内外130家科研单位、高校、种业企业的1518个蔬菜品种。

10号大棚内,碧绿的藤蔓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番茄,棚内吊着的红色标牌,标注着各自的“家庭出生”。记者细数发现,竟足足有58个番茄品种,通过“列队”展示,可直观感受到各个品种的差别,“高矮胖瘦”一目了然。

每个新品种都有“使用说明书”,但水土不服是常事。“新品种试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其是否能适应当地环境。”种博会现场负责人解祥说,“说明书”只是一个参考,很多细节需要实践后才能确认。除了大家关注的口感、颜值,产量和抗病性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都需要下地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新品种会被淘汰。

以小番茄为例,主办方分春、秋两季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抗病性、生产难度等测试,后期还将检测、对比不同品种的口感、糖分含量等,进一步确认各品种的市场前景,便于参展企业、农业种植户选择更适合种植的品种。

截至目前,种博会已展示和测评8000多个蔬菜新品种,筛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优质抗病丰产蔬菜新品种近百个。其中,“新海青375”在上海和南京浦口区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浙樱粉1号”成为浙江省高品质樱桃番茄的主栽品种。

新技术、新装备让良种更出良效

除了试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也是种博会的重要使命。

本届种博会12号大棚通过展板、实物装置等形式,集中展示了“SAS”轻简自控无土栽培系统、设施蔬菜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推的蔬菜栽培技术,涉及育苗、植保等全生产周期。

番茄枸杞,到底是番茄还是枸杞?现场展示的一项新技术引起记者注意。“枸杞番茄是通过枸杞和番茄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番茄,将普通番茄苗嫁接到枸杞一年生直根嫩苗上,采用套管嫁接法,嫁接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南京农业大学宿迁研究院技术员王俐翔介绍,枸杞番茄不仅抗病、抗逆性强,糖度较普通番茄提升20%,还具有富硒、高钙、口感好等优点。

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助力,也让蔬菜产业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在本届种博会的阳台蔬菜品种展示区,香茶菜开出紫色花朵,拇指大的迷你茄子缀满枝头,盆栽薄荷散发出阵阵清香,参观市民兴奋地计划“搬两盆回家”。

“你看这盆小番茄,我们使用了多蔓矮化栽培技术,掐掉主蔓,让3到4个支蔓同时生长,这样长出的藤蔓只有1米多高,适合家庭阳台种植,且产量不低。”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阳台蔬菜创新团队负责人郑子松解释道。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种博会已面向全省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资材400多项。从只有田间蔬菜、大棚蔬菜,到如今的盆栽蔬菜、阳台蔬菜,6年来,种博会展示的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对于种业企业、种植大户抢占蔬菜产业新一轮发展风口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为乡村振兴提供种子“芯片”

种业,被称为“现代农业的芯片”,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从2017年至2022年,走过6年的江苏种博会,“良种+”效应正全面释放。从单纯的良种展示到以良种良法为核心、农机农艺融合、展示农业全产业链,种博会已成为长三角地区蔬菜种业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过去,良种大多掌握在专家手里,研究成果主要在实验室里,良种、科技面临‘热在上头、冷在下头’的难题。”江苏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郑建初表示,种博会以地展种植模式展示国内外最优最新的科技育种成果,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促进了新技术进村入户、落地应用,有力提升江苏蔬菜在育种创新方面的影响力,助推全省绿色蔬菜、现代种业两大千亿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蔬菜种业翻身仗,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种子“芯片”。

“小种子”能释放“大能量”,谷里街道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以举办种博会为契机,谷里加快提升绿色优质蔬菜产业发展水平,极大丰富了南京市民的“菜篮子”。

谷里街道农业事务部部长谢华介绍,目前谷里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已建成2.246万亩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1.1万亩,蔬菜年产量约4.6万吨,为全省蔬菜种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谷里力量”。2020年,园区被认定为“中国蔬菜协会蔬菜科技测试评价(南京)中心”,2021年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为江苏蔬菜类唯一一家“首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通讯员 华健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