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到了周五,当我还沉浸在党校老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彩讲解之时,回过神来已经站在了张闻天旧居之前。
这座位于无锡市崇安区汤巷45号的小院,初看很不起眼,如果不是院门外地上立着的石碑、墙上嵌着的石牌标示,谁还会留意这座不起眼的建筑呢。
老一辈革命者的终老之处,值得好好参观悼念。在门厅处签个到,就能在院子里感受到伟人的日常生活了。院子不大,植有白玉兰、石榴花等植物,把这里装点得格外葱茏,院子正中还立着张闻天同志的一个半身像。
走进旧居小楼的第一层,可以看到传达室、序厅以及两个展室。第二层则是另外两个展室以及张闻天同志的卧室。
展室的陈列以图片为主,分别介绍了张闻天同志在不同时期的事迹。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苏联深造,到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接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成为扭转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命运的亲历者,再到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遭错误批判,被免职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最后在1975年从广东肇庆迁往无锡,定居于这座小院,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曾经的党中央负责人,最后只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度过晚年,张闻天同志的经历不可谓不坎坷。然而,从展示的内容来看,他却能够始终如一,过得淡泊、充实和快乐,让我不由得无比钦佩。
参观完图片展览,我走进了张闻天卧室。这里大约只有十几个平方,显得十分拥挤和朴素。据说,张闻天同志曾在此伏案完成了最后的著述文章。
门口的柜子上有一本留言簿,记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留下的感言,其中有很多是学生留下来的。从中可以看出,参观过这座旧居的人,都感受到了一位革命者奋斗的一生和无论何时都能淡然处之的自信,并因此被感动。
参观完张闻天旧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直在思考着,是什么让这位革命先辈经历大起大落,经历诸多磨难,却始终能够泰然处之?最后,我只能得出一个答案,可能就是因为初心吧。
什么是初心?即做某件事做出的愿望、最初的原因。而作为我们革命先辈的张闻天,他的初心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这种永恒的初心,才能让他面对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动摇、不退缩,才能如此过完坚强不屈的一生。
这些天,党校的青干班给我们安排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培训,对于一名党务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而我也通过这些学习,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进步,也逐步明确了解了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的初心。
我的初心是什么?终极目标当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目前,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想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不断提升视野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事业的高度,用自己的力量,为单位、为群众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党校学习还有最后一段日子,前面阶段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位位老师精彩的讲述,启发了我的思维,开拓了我的视野。这种机会,在张闻天同志那个时代怕是没有几名共产党员能够拥有。我想,在这最后宝贵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再去多学一点,多思考一点,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切实把对党绝对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忠诚落实到一言一行,让照耀内心的理想信念之光愈加光辉璀璨。(作者:陈全 蒋媛媛 国网江苏电力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