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8日南京讯 “看,这张照片里有我哩!”“我们的社区真美丽呀!”“呦!这个面人捏得活灵活现。”9月26日,风和日丽,秋意正浓,江畔人家社区广场热闹非凡。由江畔人家社区党委,江畔人家社区居民委员会、江畔人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办,南京鑫力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盛世华诞爱在重阳”暨江畔人家社区第二届民俗文化活动节,让广大居民近距离领略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糖画、捏面人等传统民间技艺现场展现,鼓乐、歌舞倾情演绎,吸引了居民纷纷驻足欣赏。



“江畔人家社区已连续两年举办民俗文化节,这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江畔人家社区张方勇书记如是说。恰逢国庆又重阳,与国同庆福绵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策划组织此次活动,旨在以民俗文化促文明新风,共同为祖国母亲庆生,同时祝愿所有老人幸福安康。进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之情,弘扬社区孝老爱亲的邻里氛围。同时,也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间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让爱国爱家、孝老爱亲的正能量引领社区新风尚。


当天,民间艺术传承人刘师傅师徒二人展示了他们的绝技,现场为居民制作了捏面人和糖画,只见刘师傅随手取材,用桌面上的五彩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就塑成了面人的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刘师傅现场还当起了老师,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同步制作,小朋友在家长协作下,自己动手做一个捏面人,意义非同寻常。



另一边徒弟的糖画技艺也“不甘示弱”,只见徒弟曹阿姨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挥舞着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不一会儿,盘旋的龙,飞翔的凤凰便出现在居民的手中。看着手中的面人和形态各异的糖画,居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此次活动,特意邀约素有“中华一绝”之称的金陵金箔进行现场演绎。南京金箔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金箔一直为手工捶制,当代南京金箔业将金箔锻制过程归纳为十二道工序,将黄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精细加工,使金条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100张金箔堆在一起还不到0.1毫米高。李师傅说:“金箔制作过程神奇微妙,它使金块变为了薄如蝉翼的金箔,体现了我们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将不断为这门技艺传承发挥余热”。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穿上汉唐风格的服装,为现场的小朋友送去一个个造型可爱的气球;利用小喇叭宣传站、垃圾分类站,让广大群众重温百年党史,学习垃圾分类常识;老年居民守护站更为老年居民送上重阳的慰问,猜灯谜提升了此次民俗文化节的知识文化新高度。








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文化演出让群众大饱眼福。龙潭中心小学江畔人家校区的小学生代表表演的舞蹈节目让大家深受鼓舞和感动。

民俗文化节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繁荣社区文化,活跃居民生活,提升全社区文明素养,构建和谐社区的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果展示。今后,江畔人家社区将不断推进社区文化事业建设,促进社区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道德素质,改善居民们的精神面貌,从而建成居民生活幸福和谐,文明友爱的社区。(韩莹 王子娴 朱利虎 范文影 刘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