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碳”索未来,南京跻身国家队方阵
2022-09-23 09:48: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 通讯员 叶迎春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回来!

捕集回来的二氧化碳,利用起来!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两年后的9月22日下午,中国石化在宁成立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央企二级公司,将立足南京,围绕碳捕集、碳利用等核心业务,用好碳资源、创造碳财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让科技更具力量,让服务更具智慧,让绿色充满大地,为美好生活加油。

“碳”索未来,南京跻身国家队。

中石化碳产业科技公司将如何做好“碳文章”、答好“生态卷”?公司总部为何选址南京?正式揭牌前,记者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采访。

碳科公司,做什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推进绿色清洁生产,也需要对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减少碳排放,同时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途径,让“温室气体”变害为宝,促进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捕集来的二氧化碳大有用处,目前已应用到油田开采当中——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层深处,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可以将地下原油驱替出来,有效提高采油率。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生产醋酸、甲醇、尿素及食品级二氧化碳等,既可保护环境,又能为用户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9月22日在宁成立的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从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股权投资和碳资产运营的专业化经营实体,面向国内外碳产业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中石化碳科公司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产业公司,支撑中国石化引领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发展,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碳产业发展,推动化石能源走向高效、清洁、低碳。

据介绍,中石化碳科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南化公司、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联合石化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南京工程公司参股组建。其中,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占股46%,南化公司占股34%。

中石化碳科公司整合纳入优势资源,将重点开展技术研发、碳资产管理运营、项目股权投资等业务,通过建立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掌握一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同时,投资一批碳捕集和利用项目、打造一个碳产业数字化平台,力争成为“科技+数字+资本”融合发展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将举全集团之力,强化技术攻关、强化产业布局、强化资本,支持碳科公司发展。

强化技术攻关方面,集团将整合中国石化碳产业科研力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协作,将碳科公司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强化产业布局方面,将加快CCUS技术孵化及成果转化,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建成26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驱油能力,持续提升碳交易规模,深入拓展碳资产运营业务。

强化资本运作方面,将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引导撬动作用,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上市并达到百亿市值。

选择南京,为什么?

江苏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大省,南京是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

波涛蓄势,起于涓流。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双碳”政策,近年来,南京加快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一系列碳中和支持措施,全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碳产业创新要素在扬子江畔奔涌汇集,为初生的“碳路者”保驾护航。

中石化碳产业科技公司表示,公司在南京孕育、诞生,也将充分发挥南京的科教人才优势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南化公司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优势,以技术驱动、科技自强,踏上崛起之路,助力建设低碳美丽中国。

南化公司在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领域深耕数十载,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早在60多年前,南化公司前身,当时的公私合营南京永利宁厂,就参与主导推进了我国第一个碳中和产品的生产。

1958年,公私合营南京永利宁厂致本化学馆馆长黄以恪,带领一批年轻人开展化肥领域科研开发工作。1955年大学毕业的吴锡军主攻合成氨技术,1957年毕业的朱世勇、朱大钧研究气体净化技术。后来,他们都成为国内外赫赫有名的行业专家。

当时,我国还没有尿素生产技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问题,他们用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出了碳酸氢铵,这是一个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充分利用的碳中和产品。碳酸氢铵使用效果良好,促进了粮食增收,我国每一个县都建设了小化肥厂。

无论是化肥生产,还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都要用到气体净化技术。当时的化工部曾对所属科研机构进行分工,南化研究院专攻气体净化、合成氨技术,这是国家部委首次明确南化公司作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国家队”的地位。

2001年春天,由昔日的同事、时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锡军作序,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朱世勇主编的《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一书出版,为我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南化公司一直在坚持!

1998年,34岁的胺法组组长毛松柏跟着专家赴贵州赤天化开展技术服务。他们接下“捕集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任务,经过科研攻关,项目顺利投产。又经过10多年的运行考察,项目二氧化碳产量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并消除了设备腐蚀,生产操作稳定。这就是目前广为人知,当时还属于“冷僻字眼”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2006年至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采用天然气制甲醇的骨干企业,几乎都采用了南化公司技术捕碳用碳。

20多年来,南化公司持续推进CCUS技术研究,已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CCUS技术,应用范围从传统的合成气二氧化碳捕集拓展到天然气、炼厂气、各种烟气、高炉气、窑气等领域。

2011年,南化公司又成功申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规模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首次作为课题承担单位牵头国家CCUS项目重点课题研究。

具体负责申请这个项目的女博士江洋洋,是南化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课题组的年轻博士们以近乎每天一个配方的速度,完成了100多个实验样的模试;工业应用示范取得成功。该项目获得2012年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6月25日,由南化公司提供工艺包开发、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提供工程设计,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国华锦界电厂15万吨/年碳捕集项目投入运行,各项技术指标,达世界规模最大碳捕集项目设计水平。

2021年底,在南化公司动力锅炉建设的国内首套50000标准立方米/天膜分离法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开车一次成功。这是南化公司研发团队以天津大学研发的膜材料为基础,开发出的国际领先、高效实用的新型完整膜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绿色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近日,该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近年来,设在南化研究院的中国石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重点实验室,已承担4个国家级项目、41个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项目和2个江苏省项目,申请专利112件,获得授权36件,包括两件国际专利。

南京,站在了国内国际碳捕集、碳利用科技的最前沿。

国家使命,如何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南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石化在宁成立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并全力支持公司引领我国CCUS产业链发展,力争“十五五”末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碳产业公司,将对江苏省和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未来CCUS将实现38%的化工行业减排,15%的水泥和钢铁行业减排,预计到2050年,CCUS将贡献约14%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因此,CCUS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化将锚定“双碳”目标,主动拥抱绿色变革,以碳的“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打造绿色竞争力,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目前,中国石化公司已经部署“碳达峰八大行动”和33项具体措施,力争高质量完成“双碳”目标。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双碳”工作主要目标已经确定。到2025年,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美丽南京建设初显成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为此,我市将建立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体系、培育绿色低碳现代产业新体系、构建低碳安全能源利用新体系、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新体系、打造低碳城乡建设发展新体系、形成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新体系、构筑生态碳汇巩固提升新体系、健全绿色低碳转型配套新体系,并强化指标约束,加强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和强大的工作合力。

跻身“国家队方阵”、扛起国家使命,南京将与广大市场主体、市民群众一道,“碳”索新路径、逐“绿”向前行。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