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暑期实践团奔赴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筑梦之旅。在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安排下,团队前往张思德纪念广场、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延安革命纪念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宝塔山、南泥湾等地追寻红色脉搏、感受知青岁月、丈量乡村变迁,深耕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骆驼精神,用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传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
立心铸魂·在红色征程中感受青春脉搏
夏雨绵绵,林木葱郁,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同学们站在雨中支伞诵读《为人民服务》一文,学习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在枣园革命旧址,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就在这一孔孔窑洞中淋漓尽现,桌椅床柜陈设极简鲜有装饰。窑洞天地小,胸中乾坤大;窑洞没光亮,心中有信仰;脚下沾泥土,心中凝深情。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从这小小窑洞走向广大天地!
追寻青春足迹,锤炼理想信念。实践团成员在梁家河感受曾经的火红年代和新时代的乡村风采。进一步加深认知和理解、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段段饱满的人生让同学们感受到青年人炽热的理想抱负和自觉担当,明白了探索尝试并不可怕,负重前行不是吃亏的道理。青春便是如此,人生亦是这样,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便“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以美为媒·在艺术创作中扎根人民
延安是革命圣地,新中国文艺重要出发地。在鲁迅艺术学院旧址的观摩中,师生们感受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笔为枪的文艺队伍共同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奉献出的青春热血和艺术魅力,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与延安故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深入交流
为绘本故事调研乡风民俗文化
向讲解员深入了解鲁艺文化和延安时期的文艺精神
小课堂,大舞台。这一场调研与团队师生产生了共振,明确了“共情-创新-反哺”的艺术创作内涵,为团队的主题创作奠定了基调。在第二课堂的亲身参与中,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文创市场调研和需求为基础,提取有代表性、有教育意义、有时代特征的元素进行文创设计。
挚爱铸行·在社会服务中涵养家国情怀
主海报设计
以“骆驼精神”为原型的纹样设计
关于南泥湾的绘本
关于梁家河的故事绘本
小作品,大公益,在社会服务中提升道德思想境界。文艺作品只有扎根人民,才能调动群众、感染群众,焕发无限的活力。南艺学子在延安穿街走巷了解民风民俗、深挖乡村文化,以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骆驼精神以及地标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切入点,尝试将红色圣地的故事和伟大的精神力量通过绘本传颂给青少年儿童,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伟大信仰根植在中华大地。
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墙绘
小作品,大作为,在社会合作中提升人生价值。设计是社会的设计,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在与教育基地的联动中,团队成员起早贪黑完成了基地的两面墙体墙绘出新,真真切切地将艺术的精神、魅力和价值从内心激发出来。
用艺术塑形 用思政塑神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南京艺术学院长期以来一直精心打造“艺术+思政”的育人新模式,不断用大思政的格局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和载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艺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构建学校、社会、政府、家庭的育人合力,用艺术塑形,用思政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