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宣传电量减免政策,提醒合理防暑降温
社区为困难群体送清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40.4℃!昨天,南京录得今年入夏以来最高气温。
昨天一大早,记者跟随时间银行养老服务志愿者洪守桂来到栖霞区文康苑社区,看望困难家庭,送上绿豆汤以及花露水、清凉油等防暑用品。
今年90岁的黄秀云一直照顾长期卧床的老伴胡立先,家庭负担较重。当天,洪守桂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最近天气炎热,老年人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有可能使血压上升。”洪守桂告诉两位老人,高温天气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用药保持规律,不要随便添加或减少药物。
在低保独居老人吴家华家中,除了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洪守桂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南京决定对全市低保家庭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一次性补贴65千瓦时电费,加上每月长期减免的15千瓦时电,助力他们安全度夏。
“太好了,太好了!”87岁的吴家华喜不自胜。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各区、社区已积极开展电量减免政策宣传发动,让暖心惠民举措落到实处。同时,为困难群体送清凉,提醒合理防暑降温,在南京市各个区、社区已普遍开展。
面对高温,秦淮区加大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生活困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走访力度,采取入户巡访、电话巡访、视频巡访等方式,密切关注其生活状况,针对高温引起身体不适的人员,及时引导就医;对家中无力购买防暑降温设备的人员,通过慈善帮扶、结对关爱等方式帮助添置。
家住秦虹街道武定新村社区低保户杨秀奎,今年72岁,无儿无女,社区在巡访过程中发现其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通过“绿色护航”就医通道及时安排入住红十字医院。
截至昨天,秦淮区巡视巡访低保、特困等人员578户700人。对已纳入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需重点跟踪帮扶人员全部巡访到位。
在走访过程中,针对白天舍不得开空调的困难群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都提醒他们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行等便民点纳凉。
养老院疫情防控与防暑降温两手抓
动态监测老人健康成常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
近日,南京市连续晴热高温天气。连日来,南京市养老机构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重视防暑降温,动态监测老人健康成常态。
昨天下午3点,酷热难耐,但在秦淮区三槐礼拜寺巷老年公寓,却是阵阵凉风。
“我怕吹空调,院里就搬来了电风扇,阵阵微风吹来,也不觉得闷。”今年已经90岁的赵奶奶说。还让她感动的是,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对热浪很敏感,工作人员就每隔两小时过来给她测量血压,进行重点监测。
秦淮区三槐礼拜寺巷老年公寓院长许玉梅说,院里不少老人患有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或有循环系统障碍,高温会使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增加发病危险,因此,除了饮食清淡,动态监测老人健康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
“高温天,我们要求养老机构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要求,加强增加查房次数,细心观察在院老人身体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加强心理护理,使老人保持情绪稳定,心情开朗。”市社会福利协会会长易婕表示。
记者采访间隙,该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端上了绿豆汤和切好的西瓜。“这么热的天,能吃上甜甜的大西瓜,真好!”“啃秋的美味,西瓜当属第一。”老人们纷纷说。
高温天这样的“清凉”场景,在南京市200多家养老机构已是常态。
据悉,面对持续高温,各养老院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定点,给老人测体温、量血压,详细记录每人健康情况。每天给老人送凉茶、绿豆汤,帮老人理发、修剪指甲,细心叮嘱老人,“天气热,变质的食品千万不能吃!”“要注意不能贪凉,少喝饮料,多喝温水,多吃水果……”这些暖心话语,让老人们感受到高温下的清凉。
不仅在养老院,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针对高温天气,主动上门为独居、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帮助老人做好防暑降温,为他们送去“清凉”。
近日,玄武区营苑社区居家服务站工作人员看望了90岁高龄的失能老人杨爷爷,送去口罩、消毒湿巾、清凉油、蚊不叮等防疫、防暑物资,以及针对卧床老人特殊需要的尿不湿、护理垫等失能护理产品。同时全面了解家中空调等制冷条件。还叮嘱老人及家人,一定要注意高温期间老人的日常护理、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有什么需要及时联系居家养老服务点。
据悉,经过这几年的服务设施改造,如今南京市养老机构基本都安装了空调和降温设施,有效避免了高温天老人中暑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养老类的公益组织,为独居、空巢、高龄等特殊老人提供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
困难群众家中装上空调:
“好大的风!这下凉快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
“刚装了空调,政府就补贴了电费,太及时了。”8月14日,在江宁区东山街道大里社区,困难户李本海对记者说。
年过七旬的李本海,没有儿女,一个人居住。老人原来是五保户,后来因有固定收入退出五保,但社区一直将其作为重点对象关注着。
此前,大里社区对辖区困难群体开展慰问走访工作,了解到李本海老人家中没有空调。社区加快落实好老人们的生活保障工作,加急采购了1台空调,并于本月13日进行安装。
搬空调、量位置、钻管孔……当天,1个多小时,安装师傅就将空调装好了。
“好大的风!这下凉快了!”李本海享受着空调吹出的阵阵凉风,笑得合不拢嘴,“几十年了,还从来没用过空调,这段时间热到睡都睡不着。”
连晴高温,人们最盼望的就是享受凉爽。最近,南京市各社区对辖区困难群体开展慰问走访工作,安装空调,送去清凉。
在江宁区湖熟街道万安村,工作人员了解到陶成云、童振富两位五保老人家中仍没有空调,便加急采购了2台,并安装到位。万安村爱心企业业主谈永伟,在了解到本村低保户谈守月家中也缺少空调的情况后,积极响应,主动联系村里要求捐赠一台空调,志愿者们也主动参与,帮助老人换上新的凉席被褥。
记者了解到,经民政部门前期排查走访,全市共有低保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5.4万余人。走访过程中,一些困难群众反映,出于用电成本考虑,舍不得使用空调、电扇等。由于高温天气还在延续,为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现实困难,南京市决定,对全市低保家庭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一次性补贴65千瓦时电费,加上每月长期减免的15千瓦时电,将有效降低这部分群众的防暑降温成本,助力他们安全度夏。
针对罕见的高温热害,南京市还将采取走访、帮扶等一系列措施,更加关心关注困难群众、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切实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全面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健康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