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汽车依次排开,带着茶香、载着咖啡、藏着书本、缀着手办……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们在不同的“后备厢摊位”间穿梭,挑选商品,烟火气十足。时下流行的后备厢市集,开上车就能变身“行走的超市”,赚足了大众目光。在没有汽车的古代,也有行走市集,不过是靠货郎挑着担子“巡回销售”,这样贩卖烟火气的方式,一千多年前就有了。
“啡去博可”——南京市博物总馆亮相五马渡后备厢市集。图源南京市博物总馆微信公众号
带着“三百件”货物,古代“行走的超市”深入人心
货郎指的是流动出售小杂货的小商贩,他们通常巡回于村镇或街头巷尾,从事商品销售。清代散曲中有一首《南商调·黄莺儿》这样唱道:“直柄喜当权,笑颟顸两耳悬,花街柳巷都行遍。扬声杂然,停声诎然,深闺绣罢求新线。好因缘,羡他侥幸,得近小婵娟。”曲中描绘的就是货郎手持串鼓、售卖商品的场面。历史专栏作家“坚叔”告诉记者,货郎的出现不晚于宋初,在交通闭塞的时代,货郎的一副挑担好似“行走的超市”,“生意虽小,件件都全。”
虽然如今我们无法穿越到古代看看货郎怎么卖货,但在宋代时,绘画界突然流行起了以货郎入画的风俗画题材,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画。
货郎形象最初出现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这说明北宋时期货郎就走街串巷,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职业。其后苏汉臣绘制了《货郎图轴》,李嵩更是绘制了多幅《货郎图》,将摇着货郎鼓,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叫卖自己的货物的货郎形象,彻底立了起来。
李嵩《货郎图》。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宋代不仅有画家将货郎画于纸上,更有词人写了不少词曲来描绘货郎。戴复古的《洞仙歌》写着: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更为人们熟知的是陆游的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让货郎形象深入人心。
货郎售卖的商品基本都是日常生活所需品,各色杂陈,既有儿童玩具、首饰杂物,也卖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时鲜蔬果、时令物件之类,种类丰富、数量庞杂。根据所售卖商品的不同、路途的远近,货郎们或肩背、或担挑、或推车,走街串巷。在李嵩的《货郎图》中,方形货担上第一层插旗幡、摆放女性首饰;第二层有各种酒器;第三层是各类书籍;最底层是各类瓷器。另一边的圆形货担上也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小物件。画家还在不显眼的地方留下“三百件”的字样。在古代依靠人力背负,脚力行走,身上有三百件货品,确实不愧为“行走的超市”了。
明代计盛《货郎图》中的四足支架式货郎架。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货好还得会吆喝,古代货郎艺术细胞真不少
现在的后备厢市集,摊主们用各种方式装扮自己的汽车,达到吸睛的目的。在古代,为了使商品更具吸引力,货郎还得有些艺术细胞。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就有浪子燕青扮作山东货郎模样的描述,“串鼓”是完成这个扮相的一个重要道具。串鼓也被称作破浪股、货郎鼓,俗称拨浪鼓,听得鼓声一响,便是货郎来了。货郎的挑担既是吸引小孩的利器,更是妇女“买买买”的好帮手,因而货郎鼓又有“惊闺”“结绣”“唤娇娘”之称。在打鼓之余,货郎还要唱上一首货郎歌,招揽顾客,为自己的商品做宣传。这类货郎歌朗朗上口,常常包含了很多百姓喜爱的东西,听得百姓哈哈大笑,心情变得美好,货郎因此就更受欢迎了。
清代货郎鼓。图源南京市博物总馆微信公众号
“元代关于货郎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宋代多,但因货郎特有的叫卖,形成了独特的‘货郎儿’。”“坚叔”告诉记者,“货郎儿”这一独特的唱腔形式,常伴着货郎鼓,鼓声响亮,富有节奏,唱腔有韵语,又称“转调货郎儿”“货郎太平歌”,在各类杂剧中频频出现。比如元杂剧《风雨像生货郎旦》,就展现了“转调货郎儿”的唱腔。
传信、代笔、算命……古代货郎还得是“斜杠青年”
在南京的一些后备厢市集,你或许可以看见把画室带着跑、被颜料和涂鸦淹没的“地垫美少女”、品尝过上百种咖啡豆的汽车改装工程师、辞掉500强工作卖明信片的98年小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很多人都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古代的货郎,同样也是“斜杠青年”。除了售卖货物,他们有时还身兼信息传递、算命、代笔、郎中等职。李嵩在《货郎图》中就标注了货郎的多重身份。”“坚叔”介绍,比如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写的是歌女宋引章从良之后却一路坎坷,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本来宋引章与穷书生安秀实情投意合,后来却被纨绔子弟周舍的金钱权势攻势所俘虏,义无反顾的嫁到了郑州。没想到这周舍将宋引章骗到手后对她非打即骂 ,再无温柔可言。宋引章走投无路,想求助于自己的好姐姐赵盼儿。恰巧周舍家隔壁有个王货郎要去汴梁做买卖。于是她写了封信请货郎捎去,叫其母亲和赵家姐姐来救。 正是这封信,使宋引章逃出了痛苦的深渊 。无独有偶,《朱太守风雪渔樵记》中,朱买臣在会稽郡做太守的消息,也是由张货郎传递回村里的。
此外,因为常与闺阁女子接触,货郎也成为了一些爱情故事里的主人公,在不少文学作品里占据一席之地。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中的货郎形象。南京德基美术馆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朱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