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晓露 鲁舒婷
通讯员 浦轩
南京,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长江北岸,是拥江枕翠的浦口。
十年前,因为“十里造船带”的存在,家住桥林周营村的曹秀红每天要忍受空气和噪声污染,如今家门口已建成风光秀丽的滨江风光带;十年前,南京依维柯员工杨镇煜从未听说过浦口开发区这个地方,如今这里产业集聚、配套齐全,已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十年前,永宁大埝社区的村民吴刚还在外省打工,如今回到家乡成为民宿老板,每天订单满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浦口区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江北新区管委会主任、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表示,十年奋进,产业成为浦口最鲜明的特色,生态成为浦口最闪亮的底色,全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释放发展“含新量”,特色产业加速崛起
智能汽车、高清电视、智能手机……这些与市民密不可分的电子设备里,都暗藏着小小的芯片。什么是芯片?芯片如何制造?浦口经济开发区的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内可以找到答案。
行走馆内,随处可见人机交互LED屏幕,“播放器”由两个巨型机械臂搭载的三块独立液晶屏构成,随着视频播放,机械臂不断改变姿态,“科技范儿”十足。
这是园区一处交流展示基地,更是浦口“诉说”自己主导产业的“一扇窗”。
2016年,浦口区开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从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应用,全区已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近300家,今年上半年营收达74亿元,企业数量、营收水平占全市1/3以上。2017年4月,随着南京依维柯桥林基地建成投产,浦口的高端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一路高歌,锦湖轮胎、鸿运汽车、志卓电子等上下游企业纷纷布局,90多家关联企业围绕细分领域“各就各位”,去年产业链规上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
“十年,这片产业阵地始终躬耕不辍,围绕跃动‘一颗芯’、造好‘一辆车’一路追赶跨越。”浦口区政府副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童金洲说,十年巨变肉眼可见,但新的变化仍每天都在发生。无论是华天科技自主研发的ALLicic智数云平台,还是志卓电子推进的工序改良,在这片热土上,技改赋能企业转型的案例比比皆是,工业底盘正在被重塑,产业“含新量”稳步提升。
有了先进制造业“打底”,浦口也将目光瞄向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及文旅健康产业。
这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科学研判。去年,浦口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3.2亿元、占GDP的14.9%。今年6月,12个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签约,又为数字产业强链补链注入“新鲜血液”。
这是发挥优势、培育特色的有效路径。“山水为衣”的浦口,近五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预计今年游客量将突破1200万人次,成为更多人“微度假”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吴勇强表示,当前,全区在产业上实现“四轮齐驱”,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文旅健康产业齐头并进,产业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刷新发展“含绿量”,“生态名片”越擦越亮
8月3日,都市圈微度假浦口文旅推广周活动在华昌龙之谷举办,来自镇江、扬州、合肥、芜湖等地的近百名旅行商、各大OTA线上平台负责人汇聚于此。
看着眼前景象,全国金牌导游张真好怎么也没想到,这里曾是老山的一处废弃矿坑,最大高差100米。
为大地“疗伤”,为长江“诊脉”,当好“生态卫士”是浦口十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最有力的佐证,就在桥林“十里造船带”的整治。
本世纪初,这里最高峰时沿长江聚集了47家大小船厂。2018年以来,浦口以雷霆之势推进长江大保护,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复绿面积达170万平方米。2020年,“十里造船带”整治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治山与治水一样,需要壮士断腕、猛药去疴的决心。去年8月,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大会上,吴勇强一针见血地指出,浦口有大江大河、山水泉林等丰富资源,但发展统筹度不够,无法形成有效协同,导致资源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比如管理机制系统性不够,虽然对老山板块管理体制进行了多轮调整,但实质性整合不够,没有根本改善‘九龙治水’格局。”
“如今,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下设老山保护中心,明确由中心牵头对老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孙治国表示,与此同时,浦口区检察院、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珍珠泉管办等部门共同签下“军令状”,形成由政府部门、属地板块、社会力量三个层面构成的老山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体系。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大如长江、老山,小如河道水渠、化肥农药,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浦口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区重点“一把手”工程,通过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区街道村三级推进制,浦口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区领导包挂、部门负总责、项目具体到人,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不断刷新发展“含绿量”。
河长制、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污染排放许可制、区域补偿制、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采访中,浦口多位部门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年是浦口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的几年。
去年底,浦口捧回两块“国家级”牌子——“中国天然氧吧”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除了常规机制外,浦口站位长三角一体化,跨省域结成滁河治理“共同体”;强化顶层设计,在项目会审中强调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引入GEP理念,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系列机制创新先行先试,为生态文明美美与共提供了“浦口经验”,“生态名片”越擦越亮。
提升发展“含金量”,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
正值暑假,“让孩子走出空调房,走进大自然”被很多年轻父母视为假期里一项不可或缺的“作业”。在响堂村,疫情下的文旅复苏在高温天里依旧表现“强势”。
在山谷里观虫,在栀咖啡里发呆,再到大马营来一顿烧烤……看着村里人来人往,外来媳妇孙娟越忙越开心,“我刚嫁过来的时候,这里就是个普通的山村,现在成了旅游热门地,每天都有好多游客。”
起舞山水间,逐梦全域游。绿水青山之间“点石成金”的案例在浦口越来越多:在不老村,留下来的原居民徐仁萍感慨在老地方过出了新生活;在黎家营民宿村,许贵玉家的客房在节假日“一房难求”;在河岸花海,“花经济”盛放,村集体经济总量节节攀升……
“生态资源、山水特色、文化内涵,这些都寄托着都市人的田园梦想,我们就是将他们的理想去处勾勒出来。”浦口区文旅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周牧表示,时光飞逝间,历史积淀中,文人墨客曾在山水之间为浦口发展留下殷殷“背影”,如今,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为浦口的未来做了生动“注脚”。
好山好水,不仅成为都市人的“诗和远方”,也造就了本地人的理想家园。
在永宁联合村,近4000亩的虾塘星罗棋布,岸边,养虾“老把式”康光辉打开手机中的“渔业云”App介绍:“目前每个塘口都安装了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各项水质环境指标,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调试修改、远程操作。”
不再“看天吃饭”,养虾降本增效,得益于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带来的“超强大脑”。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浦口的数字技术不仅在塘口“落地生根”,也在产业发展、污水治理、文旅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开花结果”。
浦口数字乡村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大屏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指挥中心分为七大板块,包含基础资源、智慧农业、乡村治理、惠民服务等。“目前已经整合区内47个相关单位涉农数据,数据量4000余万条,初步打造了适合浦口农业农村健康发展的都市近郊型数字乡村示范窗口。”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数字乡村事业部负责人高亮亮介绍。
用数字激发乡村振兴的动能,体现出浦口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快人一步”,而这种“先天优势”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密不可分。“目前园区入驻农业科技企业109家,近十家院士团队,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周蓉蓉表示,在这片广袤沃野上,他们正将“农业科技”的种子播撒得更深更远,让发展“含金量”越来越高。
“当前浦口发展正处于融合发展的机遇期、城市能级的跨越期和改革创新的突破期。”吴勇强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机遇下,浦口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用改革创新去解决难点、打通堵点,同时全面主动融入江北新区和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两区优势互补,坚决完成好省市委交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