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精确到1秒、1厘米、0.1℃的保障,探访每支疫苗在南京的“安全”之旅
2022-08-02 12:1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8月1日上午8:44,南京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高温下,为全面构建免疫屏障,有这样一群人更早就已冒着酷暑在各自岗位上24小时保障着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每一支疫苗从进入南京城开始,运输、保管、接种……每一段“旅程”的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精确到1秒、1厘米,甚至0.1℃的保障。跟着记者探访的脚步,去看看每支疫苗在南京的“安全”之旅。

记者 王婕妤

6:00入库:

快中有细的分秒必争

“疫苗到了!快,准备核对入库!”早上6点,装载着一批新冠疫苗的冷链运输车抵达市疾控中心。但在几百箱疫苗搬入冷链仓库之前,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的工作人员要用“火眼金睛”完成一个重要的步骤——核对疫苗信息。

从疫苗的名称、厂家、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到疫苗在库、在途冷链温度数据,必须一一核查。“十几甚至二十几小时的冷链运输,我们必须确保疫苗始终处于2℃—8℃温度范围内,才能接收疫苗入库。”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主任医师梁亚琼告诉记者,疫苗在冷链车中每5分钟都会生成一次温度记录,长时间的运输记录往往要打出厚厚一卷纸,从密密麻麻的记录中她要核查不能出现一次温度偏差。

20分钟的细致核查后,就是分秒必争。高温天,为尽快将疫苗搬运入库,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风险,工作人员掐着秒表计时。“开车门、搬入库,都要迅速完成。”虽然库中的低温让人冷出一身鸡皮疙瘩,但争分夺秒的搬运后工作人员仍旧大汗淋漓。

仓库内,一箱箱疫苗摆放在货架上。“每一支新冠疫苗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监管码。疫苗入库、出库,都需要扫码校验,不能出丝毫差错。疫苗接种时均需扫码校验后再接种,确保每一支疫苗全程可溯源。”冷链库管理人员介绍。

9:00监测:

精确到0.1℃的安全保障

“库内温度多少?发动机工作运转正常吗?”疫苗进入冷链库之后,则开始考验疾控人员对疫苗的全程精细化管理。新冠疫苗是生物制品,对温度极为敏感。每一项操作、每一个步骤,都有精确到0.1℃的细致要求。

上午9点,在冷链库,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温度计。冷链库门前的温度自动监测系统,每5分钟就将记录传送至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除了电子温度监控,每天上、下午,工作人员还要进入库内,人工查看专门的温度计。

“库里温度计的悬挂有讲究,不能贴墙太靠里也不能靠门。为了确保温度计测量准确,还会定期对温度计进行校验。疫苗的摆放位置也有要求,必须要确保离墙不小于2厘米,防止疫苗箱体受潮。”而在人工、机器的双重保障下,冷链库还多加了一道“温度保险”——冷链库发动机温度监测。“我们给冷库装了两台发动机,并都装了温度监测,一旦其中一台发生温度异常,另一台仍旧可以保障冷链库正常运转。收到监测预警后,我们就会尽快修复。”梁亚琼解释。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手机上看到,实时连接监测系统的云平台上,工作人员轮班24小时不定时进行监测,确保万无一失。

10:00送苗15:00接种:

专家也是护苗人

“送苗车准备好了吗?今天疫苗要送到建邺区和雨花台区,让老人们下午就能尽快接种上。”上午10点不到,一辆冷链车已经提前准备就绪。一般来说,新冠疫苗在仓库“休息”的时间并不会太久,各接种点提前一至两天就做好了用苗计划,中心的冷链车将出库的疫苗送至全市各区,再由各区迅速送往每个接种点,“这样早上来的苗,中午就能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午接种点可以立刻送苗上门,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接种上疫苗。当然,每一道流程都有全套温度监测系统。”梁亚琼介绍。

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背后,是全体南京疾控免疫规划人无声的付出。这时,疾控专家们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护苗人,奔走在全市大街小巷,甚至辗转全市170多个接种点。为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共筑免疫屏障,专家们下沉社区,不仅督导医护人员的接种工作,更联合社区加大各种宣传活动、优化服务模式,通过设立接种“绿色通道”、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提供专车接送、送苗上门等,想方设法为老年人接种疫苗创造更好条件。

下午3点,疫苗跟着医护人员送到了建邺区凌江府小区。王奶奶在家门口的疫苗流动车上完成了首针接种,“家里孩子都全程接种了疫苗,接种疫苗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也是保护老年人的有效手段。加上现在这么方便,我和老伴儿都来打了。”

抢时间、抓精细,每一天每一支疫苗送到接种台的背后,都有一群人的默默守护。构筑全民健康免疫屏障,是他们每一次高温下、深夜里的坚守,是为市民接种疫苗保驾护航的担当。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