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2022中华肿瘤大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场:七个学科联手向“小肿瘤”发起总攻
2022-07-17 19:49:00  
1
听新闻

(万文欣拍摄制作)

中国江苏网7月17日南京讯(记者华诚 实习生万文欣 通讯员薛冰艳 徐瑞彤)7月16日,2022中华肿瘤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以“携手肿瘤防治 共筑健康未来”为主题,从理念、实践、规范、前沿等多维度传播肿瘤诊治科学知识,推广肿瘤早诊早治和规范化治疗。当天下午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场的分论坛,数十位专家学者、神经内分泌肿瘤(NET)领域学术巨擘,线上线下汇聚一堂,交流该领域最新医学创新模式,促进学科交融,践行医学探索。

大咖云集真见灼见撞出智慧火花

受众“恋战”分论坛延长一小时

据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场分论坛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主任汤琪云教授牵头举办。近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非常活跃,其涉及面广、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它需要消化、肿瘤、外科、介入、内分泌、病理、影像核医学科等多学科领域的倾力合作。随着医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曾经被认为罕见疾病的这类肿瘤已不再罕见,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多学科团队合作,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水平势在必行。

当天,汤琪云首先介绍了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治疗进展,随后国内外该领域著名学者做了专题演讲,英国Toumpanakis、瑞士Hanahant、新加坡Sean Yan分别在线上做了《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的建议》《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恶性进展的新机制》《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医学领域治疗进展》精彩报告,上海、北京、江苏等全国各地专家陈洁、赵宏等30多位学者从NET内科、外科、内分泌、病理等等多个学科视角做了专题大会发言。

分论坛内容丰富,既有国内大咖的成果分享,也有国际同行的经验交流及前沿的理论,还特别贴心地连线了《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吕相征,请他做了《关于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及投稿注意事项》的介绍。原计划四小时的活动,延长了一个小时。现场求知氛围浓厚,井然有序。

受防控需要,许多关心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科发展的医生和患者在线上观看。一位患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很难挂上号的专家正在论坛现场,带着资料打车赶到现场请专家面诊,也算一朵“花絮”。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犁开处女地

多学科领域倾力合作探出新天地

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学科在国内的发展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主任汤琪云的鼓与呼,及其团队身体力行,奋力推广和开拓休戚相关。

早在2014年汤琪云去英国皇家自由医院做访问学者,接触到了英国神经内分泌肿瘤权威专家书写的英文版《胃肠胰和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手册》,欧美国家对这一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于亚洲十余年,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医学界,尤其是消化领域里具有挑战性的疾病。我国临床医师常常对其认识不足,困惑较多,使得这类疾病容易成为临床上的“疑难杂症”,多见于胃肠道,其次是肺。由于分布广泛,体积较小,症状多变,诊治困难,病理诊断困难及检测技术复杂艰深等,因此误诊漏诊率高,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汤琪云看到了差距,也坚定了她归国后的研究方向。

经过3年的努力,汤琪云带领其团队翻译英文版的《胃肠胰和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手册》,该工具书填了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的译著的空白,还增补了两个章节,使得这本书比英国老版本还前沿。对临床胃肠病学家、肿瘤学家、内分泌学家、放射学家、核医学家、病理学家及社会工作者具有巨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8年12月15日,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挂牌,这是华东地区第一个神经内分泌肿瘤专病诊治中心。随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宣告成立。

在汤琪云及团队努力之下,陆续下设苏中分中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苏南分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北分中心(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淮海分中心(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分中心(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省老年病医院、南京江宁医院分中心和新疆伊犁州分中心,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来自江苏各市(区县)、浙江、安徽、山东、山西、福建等地,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推动医学界不断深化对该病症诊治的认知和实践。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在当天的致辞中表示,汤琪云教授及其团队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个罕见肿瘤领域的开创性的工作,也是省人民医院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期待着望她能够继续在这个需要深耕的领域持之以恒的耕耘,将江苏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卓越中心。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