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去哪停?怎么停? 来看“建管融”破解停车难题
2022-06-27 19:1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顾炎格 罗鹏)去哪停?怎么停?这两个困扰诸多车主的问题,南京城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6月27日,南京市城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江宁区为例,展示了利用资源共享“建管融”解决停车难题的“答卷”。

当天上午,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来到了位于江宁区东新南路与金箔路交汇处,一座大型综合性停车设施正在火热施工。为满足周边市民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江宁区城管部门充分挖掘闲置地块,新建东新南路停车场,并与周边金宝市场、天印山农贸市场、三次方产业园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融合,打造“停车+景观公园”的新模式。地面部分为市民休闲景观公园,配套阳光草坪、健身环道、景观平台、儿童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等设施,可供市民休闲娱乐。地下部分设置三层停车场所,地下二、三层为自走式停车场,地下一层布置部分机器人停车位,而机器人的使用最直观的成果就是提升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的区域内将利用率提高10%且降低0.25的耗能比。“根据我们的测算,使用新一代AGV技术停车机器人后,将比以前的传统方式多出来20个左右的泊位。”江宁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政委韩志祥告诉记者,东新南路停车场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未来将提供319个车位。

记者了解到,待东新南路停车场建成后,其将与建成的新亭东路停车场连成网格,同时取消道路临时泊位,打通原有封闭道路,为学校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基础,辐射周边老旧小区、商业、园区等,打造集生活、休闲、停车、市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配套设施。

今年以来,南京市努力构建全市停车资源共享“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APP”,在优化整合停车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建管融”停车资源共享新服务,从而更好“破题”。

一方面,需要通过“建”新增泊位,另一方面也需要融合管理提高泊位的利用效率。“作为最早探索智慧化停车的地区,江宁区今年启动智慧停车系统三期建设。目前,全区71条收费道路、128家备案公共停车场、15家错时共享车场已全部接入二级管理平台,并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韩志祥说。

江宁高新区的湖山路中段沿线两公里,周边老旧住宅小区车位配比严重不足,沿街还有众多门面房商户,车位需求量十分巨大。作为融合管理的率先试点,江宁区建成天元吉第停车场,新增了334个泊位,并优先向天元吉第小区内没有车位的居民开放包月停车,有效缓解小区内部停车难问题,周边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借鉴天元吉第停车场的成功经验,结合湖山路沿线实际停车现状,该区向湖山路沿线扩展规划,新建湖山路(湖山尊邸)、湖山路(金东城雅居)停车场,形成“连片式”融合管理区域。一个“绵延”近两公里、配建近600个泊位的停车场向周边居民开放。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供停车服务65余万辆次,提供包月服务200余辆,近40家商户享受到优惠政策。

南京市城管局停车设施管理处处长叶彬表示,今年南京将围绕医院、学校、商圈等进行深度停车资源优化配置,充分盘活共享车位存量。目前已有鼓楼医院与紫峰大厦、东部战区总医院与熊猫电子大厦、玄武外校地下停车场等8个区域实施共享开放,建邺区莲花保障房片区与儿童医院停车共享正在积极推进中。“我们的宁停车APP和小程序已经覆盖了全市7.7万个道路泊位,为市民提供包括共享停车、缴费、找车位等13项便民功能。目前软件反响较好,我们会在软件优化上做出更多努力。”叶彬说。

标签:停车;江宁区;停车场
责编:罗鹏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