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极美南京·人物 | 跋山涉水,为的是逐梦长空!
2022-06-22 11:27:00  来源:南京发布  
1
听新闻

“眼看着帐篷就要被吹起来了,

我们所有试验设备都在帐篷里,

没有时间去多想,

几个人全部抵在帐篷上,

大约有半个多小时吧,

风沙、碎石子

就全部打在脸上

……”

沙尘暴下的“压舱石”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这段只有10秒的短视频

拍摄于2020年9月

用身体抵在帐篷上

穿灰色T恤的就是张元杰

张元杰,是一名“95后”中共党员,皮肤黝黑、声音洪亮的他,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CK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队长。

作为锻造大国重器的“磨刀石”,长空靶机要满足国家多个重点型号系统研制及演练的供靶需求,而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供靶任务一般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戈壁滩和大漠深处进行。

那天,张元杰和队员们正是在内蒙古的戈壁滩上,遭遇了一场沙尘暴。

黄沙漫天的戈壁滩。受访者提供

由于连续降雨,戈壁沙土变得松软。张元杰还记得,那场沙尘暴来得突然,眼看帐篷就要连着地锚一起被狂风吹翻。

“快,大家把帐篷压住!”在一片呼喊声中,包括张元杰在内的试验队共20多位队员,都不约而同地冲上去,用脚踩住地锚。

这可不轻松,沙尘暴持续了半个小时,风沙、碎石子全部打在了脸上,眼睛也睁不开……

就这样,队员们的身体,变成了“压舱石”,稳稳当当地护住了帐篷里的试验仪器设备。

“把被子分给电池一半”

冬天的戈壁滩深处,一望无垠、寒风凛冽。因为供靶任务主要集中在每年下半年,这是团队成员工作中最常见的风景。

张元杰和队员们在外场试验地。受访者提供

“除了大风呼啸而过,偶尔也有野马集群……”在张元杰的眼中,戈壁滩无疑是壮美的,但低温环境和野生动物,却给外场试验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我们需要每天轮班放哨来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

张元杰和队员们正在进行外场试验准备工作。受访者提供

“把被子分给电池一半”,是团队里的常规操作。

“胡天八月即飞雪”,秋冬季节大漠戈壁最低气温达零下20多摄氏度。戈壁滩的持续低温,甚至会使得用于试验的电池性能缩减一半。

“为了保证靶机电池的顺利供电,我和队员们就把电瓶抱在怀里,用身体给电池取暖。”张元杰说。

跋山涉水是为了逐梦长空

从东风城到玉门关,从阿尔金山脚到罗布泊,从苍茫的戈壁滩到澎湃的渤海湾……

张元杰率队辗转攻坚,先后完成了29架次长空靶机供靶保障任务,为国家多个重点型号研制及演练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他更是带领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创造了年最长外场试验纪录——从当年3月16日赶赴靶场,到次年2月2日完成任务返回南京,在外场坚守了长达313天。

张元杰率队不分昼夜坚守戈壁滩。受访者提供

但进入张元杰的视角,你将会了解到一个更为朴素的念头:

“既然在外场,首先是任务。要严谨细致地把工作落实好、流程操作好,服从命令听指挥。”

张元杰正在为队员们讲解设备零件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张元杰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我们供靶保障,从最早的滑跑模式发展到了现如今的火箭助推,实现了零长发射,不再受地域限制;在外场执行任务时,即便是在条件极为艰苦的地区,你也能用上4G网络信号,保持通讯畅通……”

张元杰正在检查设备。

张元杰坦言,他对我国无人机事业发展充满了期待,能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一种安全感和使命感。

长空系列靶机顺利发射升空。受访者提供

他们

大漠深处铸重器

把青春和梦想献给航空事业

跋山涉水

为的是逐梦长空

转载自南京发布(图片来源:除署名外,均来自特约摄影师顾树荣)

标签:
责编:崔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