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试点成功,南京开始全城“铺海绵”
2022-04-25 09:5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白马生活广场,把商业体与屋顶游园一体化设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曹子烨 摄

老城里,楼下是商业广场综合体,楼上是面向居民开放的公园;新城区,学校、居民区,雨水花园、屋顶绿化,全覆盖透水铺装……绿色生态而又具备“吸水”能力的海绵设计,正走进我们的生活。为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我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已从过去的“局部”示范开始向“全域”迈进。

试点成功!江心洲全岛打造“大海绵”

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下雨时能吸收、渗透和净化雨水,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从而让城市更有韧性。2016年,江心洲列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如今6年多过去,不仅最核心的5平方公里试点片区通过了省级验收,而且整个生态岛都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大海绵”。

记者沿环岛路走进夹江风光带,这里距离江边百余米,却包含了全岛海绵城市结构的重要两环——环岛路与江堤路之间为一环,江堤路与滨江绿道之间为另一环。为保护长江水质,岛内道路雨水进入风光带后,只能在每一环内进行滞留、渗透、净化和排放,不能直接流入长江。

中新公司规划设计部副总工程师郑宏付介绍,江心洲编制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构建6大类18项指标,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全面落实海绵生态规划理念。江岛科创中心作为试点案例,通过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展现海绵特性,仅蓄水装置每年就能回收利用雨水4500吨,节水30%—50%。

“江心洲虽四面环水,但在雨季中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这便是海绵城市建设之功。”郑宏付表示,江心洲在完成试点后,已在全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江心洲北部中学、小学刚完成海绵专项验收,踏入学校,海绵设计无处不在:透水道路几乎覆盖校园每个角落,空中连廊置入屋顶花园概念,每层教学楼围栏外都种植了爬墙类的蔷薇。智慧化的滴灌方式,用水来自绿地中的蓄水池,完整呈现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要素。

全城首个!监测系统现场实时显示海绵成效

20日下午,浦口区白马生活广场上人来人往,这是一处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广场绿地上,一块大屏显示着场地的海绵设计简介、几个重要点位的实景图,以及降雨量、径流量等监测数据。

“在现场设置海绵监测系统并实时显示,这在南京还是首次。”浦口区城乡建设局城建科科长葛文武介绍,广场最大的亮点是高达4000多平方米的屋顶绿化与雨水花园完美融合,在提高老城透水性能的同时,为市民开辟了一处空中花园。

“你看屏幕上3月22日前后,降雨量曲线陡增,径流量虽有增加,但控制率也不低,这可以减轻雨水对市政管网的压力。”工作人员指着海绵大屏说,从图上看,初期雨水污染指标很高,但最终进入河道的水质却很干净,这显示了海绵设施对雨水径流控制率和面源污染消减率的成效。

2020年,浦口区完成高新区(浦口园)海绵先行示范区建设,于去年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拉开全域建设序幕。“可以说,目前浦口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都落实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葛文武表示,浦口区海绵办引导各行业主管部门转变建设观念,在保障房、学校、卫生院等设计建设过程中全面融入海绵理念。目前该区还在完善区域性海绵城市监测体系,推动海绵城市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40%达标!建成区“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海绵化

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双碳背景下,海绵城市是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城市生态理念的有效途径。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南京作为省级试点城市,以江心洲、丁家庄保障房为重点,实施了748个海绵项目建设,全市建成区21%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近期发布的《南京市“十四五”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将对建筑住区、河道水系、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不同类型项目实施海绵城市分类建设,各区分类施策,系统化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如,建邺区以夹江—江山大道—凤台南路—应天大街—江东中路—汉中门大街围成的区域为建设重点区域,全区建设项目62个;浦口区以点带面,持续推进浦口高新区海绵城市示范园区建设,统筹推进城南新中心、桥林地铁小镇、科工园建设项目16个。到2025年,两区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市力争40%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市建委建设一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将坚持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并重,编制城市更新海绵城市技术指南,建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审查机制,完成智慧海绵城市系统一期建设。通过完善建设闭环管理制度,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海绵”之路。

标签:江心洲;海绵;试点
责编:王宛璐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