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728.6万起!南京110去年接报警情数发布
2022-01-10 17:3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2022年1月10日,迎来了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也是南京110报警服务台诞生32周年。

全情投入:群众来电“必答题”

“您好,这里是南京110……”

110,这是一个人民群众身处危难时最先想到、最信得过的安全符号。110,倾听这个城市任何一处角落、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份心悸,而警务人员,时刻准备着,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2021年,南京110共接报警情728.6万起,其中救助服务群众287.6万起,调处矛盾纠纷58.8万起,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大队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110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唯快不破:调度处置“快答题”

2021年,南京110专注体系重塑、流程再造,通过扁平化实战指挥改革,推动应急响应“再快一秒”、指挥调度“再快一秒”、到场处置“再快一秒”、复盘评估“再快一秒”,实现重大紧急警情实行跨区域、跨警种、跨任务应急作战,真正做到就近警力无条件、无差别响应先期处置指令,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改革后,110警情到场速度大幅提升。

数字转型:智慧110“应答题”

南京110紧贴实战需要,主动研究破题,坚持“大数据+110”的融合思路,借助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加快推进接警系统“大集中”整合、“五大智能”模型、110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移动接处警特色轻应用等智慧110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注入创新、科技元素,推动全市110接处警系统全面提档升级,110运行更加智慧、安全、高效。

联动共治:警情分流“加试题”

现代化社会治理需要各部门的联动协作,南京110推动建立“12345源头分流、警格网格融合分流、122联动拓展分流、指挥条线自处截流”四位一体的非警务警情分流新模式,着力形成多部门协作、多力量合成、多要素调度、多元化服务的齐抓共管、联动共治新格局,确保每一起警情和诉求都能得到快速闭环处置。

服务基层:素质强警“自答题”

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南京市公安局先后制定《110警情处置规范》《接处警装备使用规范指引》等多项规范文件,不断完善各类警情现场处置流程,指导民警规范开展接处警工作。

研究制定《110接处警实战练兵工作方案》,采取上门送教、案例剖析、联合教学、视频教学、约课定制、执法巡查、红蓝对抗等多元化手段,全年共开展各类练兵、培训35次,受训警力6000余人次。同时,将典型警情案例库、教学视频及警情处置要点纳入移动警务终端,供全局民警随时在线参考学习,提升实战接处警能力。

110的“心”热词:人民至上

南京110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通过严格队伍管理、提升服务标准、开展品牌宣传,着力打造服务型、智慧型、专业型、规范型的“四型110”。一年来,在为民服务、危难救助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110的“心”热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南京110牵头建立“红色预警”派警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开展上门劝防工作。全年,南京110对涉及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成功推送反诈中心止付1.1万起,及时挽回群众财产损失8.6亿元。

110的“心”热词:正能量微电影

2016年至今,南京110已先后拍摄发布6部《23号接警员》系列微电影,以“反电信网络诈骗”为主题的第6部微电影也于110宣传日当日进行首映。同时,南京110通过微博、微信开设了“23号接警员—您好,南京110”警讯栏目,讲评相关警情案例,解读110报警常识,主动向群众做好110宣导工作。

110的“心”热词:防疫先锋

疫情期间,南京110全面落实精准防控疫情措施,细化制定涉疫警情接处警规范32类,建立24小时涉疫人员电话核查专班,累计协助梳理涉疫风险人员数百万人次,为疫情精准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警方提示:严禁恶意骚扰110

110报警电话连接着群众的生命线,切勿随意拨打。恶意拨打110报警电话不仅占用有限的警务资源,影响到其他紧急报警电话的接入,同时还会影响110报警服务台的正常工作秩序。对于恶意拨打110、拨打110取乐或报假警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依法打击处理110恶意报警违法犯罪行为近300起,有力维护了110热线的正常运转秩序。

通讯员 宁公宣

南报融媒体记者 朱静

标签:群众;必答题;来电
责编:王宛璐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