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服务,送上人文关怀
50人小分队力保街道7万居民核酸采样
“放轻松不紧张!头往后仰,嘴张大,啊……”从早上6点到夜里12点,奔赴一线采样的李健和章秀,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对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说着。这两位南京市中医院的80后护士长,自7月20日起就奔赴社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至今一直全力奋战在抗疫最前沿。
8月3日是南京市第四轮部分区域核酸检测工作的最后一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秦淮区双塘街道凤游寺社区核酸检测点,看到了身穿厚重防护服的她们。
主动“扫楼”,备好防疫香囊送上贴心关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后,市中医院急救医学科护士长李健与内镜中心副护士长章秀火速投入抗疫最前沿。“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都积极响应,主动报名要求走上抗疫、防疫第一线。”李健告诉记者。
8月3日的检测从早上6点开始,医护人员接到任务之后,很早就要准备,提前一小时集合出发前往各自社区点。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三四个小时轮换一班,夜里12点结束一天的采样工作。“第二天一般都还有工作任务,所以有时候我们就会回单位简单休整几小时之后,再次投入一线。”李健告诉记者。
如何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减轻市民的不适感?除了需要医务人员的专业性,与市民沟通的人文关怀也很重要。“采样时市民确实会感到不适,医院组织了多次培训,其中困难的是很多孩子的检测。”章秀告诉记者,医护人员带上了市中医院的防疫香囊,用香囊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采样点市民不多,我们就会在街道配合指引下‘扫楼’,为社区一些行动不便的市民上门服务。”
50人小分队,力保街道7万居民核酸采样
90后徐静是一名预备党员,这次也是第一批就报名参加一线抗疫工作,一天工作下来乳胶手套里积满了汗水,连拿瓶水的力气也没有,在身边人的帮助下才喝上一口水。
而章秀夫妻俩都在医务一线,家中正在过初一暑假的孩子早就被送往老人家中,三人如今虽然在一个城市,但身处三地,只能偶尔通过视频连线缓解相思互相鼓劲。
从南京市展开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市中医院的医务人员一直投入到全市各街道社区一线。单单在秦淮区的双塘街道,市中医院分院派出的50余名医务工作者,就全力确保街道7万人的核酸采样工作。
“8月2日是第四轮核酸检测第一天,单单凤游寺社区一天检测量就达到8700多人次。“市中医院双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负责人丁雪竹,是凤游寺社区和磨盘街社区两个核酸检测点的协调统筹人,她告诉记者,在第四轮检测的两天时间内,这个50余人的医务小分队,加班加点确保前来检测的市民完成采样,“第四轮第一天因为采样市民特别多,很多已经回去休息的同事晚上依旧赶来支援。”
开通线上疏导,为一线医务提供坚实后盾
截至8月3日,南京市中医院累计外派志愿医护共20批近1100人次,分别参与南京六个区的一线抗疫、防疫工作。此外,医院还支援禄口机场、禄口镇、汤山公卫中心等近200人次。其中,19名医护人员至禄口卫生社区服务中心,负责禄口13万居民的常规诊疗工作。“为禄口镇居民进行上门核酸采样,经常要坐着三轮车去。由于对地形不熟,以及道路颠簸,小车翻进路边小沟,但大家毫无怨言。”市中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对于高强度高压力之下的一线医护人员,我们展开了心理疏导。”市中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派出医护小组,院方都会第一时间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了解大家的工作动态和身体状况,为他们在线进行高压疏导,确保一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