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大老教授四十二年专注一件事
2021-06-02 13:04: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记者见到钦佩老先生的时候,他正把研发的样品交给南京施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的成员。这个产品是75岁的老先生在盐城海边待了两个多月后,从互花米草中提炼出来的新样品。今年是老先生研究互花米草的第42个年头。

1979年,钦佩回母校南大生命科学院读研,为了响应国家进一步促进米草开发应用的指示,导师仲崇信先生经过多次走访,多方比对,最终选择从美国引种互花米草,用以在海边保滩护岸,抗风防浪。

“这个植物个儿高,最高三到四米,可以泡在海水里,抗逆性很强。”钦佩说,引种互花米草,可以拦截泥沙,促淤造陆,最终形成新陆地。

引种几年以后,互花米草的作用逐渐在沿海地区都展现了出来。福建、浙江、江苏新增了大面积的陆地。以江苏为例,引种互花米草后十年内新增的陆地就有100多万亩。

钦佩回忆说,那时候日子很艰苦,但是,看到种下去的互花米草顽强地生长,新增了大片的土地,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1985年初夏的一天,钦佩站在高出自己一两倍的互花米草丛中发呆。“成天泡在咸腥的海水里,还能长势如此之好,这种植物成分是什么呢?”刚从福建种植基地返回学校的钦佩,一路小跑扎进实验室,开始了对互花米草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经过萃取,他意外发现,互花米草中含有大量的多糖、黄酮、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钦佩向导师汇报后,当即成立了互花米草的功能产品研究课题组,用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钦佩自然也成为互花米草功能产品研究的牵头人。这一研究,就是三四十年。1985年,为了支持南京大学的米草应用开发研究,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南京大学大米草及海滩开发研究所”(1994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从1986年提炼出第一杯米草浓缩液开始,此后的30多年里,钦佩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实验室里和海滩上。“在近40年的试验中,我最大的幸事就是出生于中国,成长于南大。”钦佩感叹道。他告诉记者,2000年后,互花米草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林业公益、国家海洋公益、“十三五”科技部重点专项等三大项目支持。据了解,目前互花米草的食用功能已获得多项国家级专利,食用功能和保健功能均得到科学认证。

在钦佩的号召下,南京施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钦佩任首席科学家,为公司提供科技支持。公司20多号人,除了三四位南京本地人外,其余都是外地人,公司主要合伙人闫道良、杨雨顺都是南大博士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南京,追随钦佩一起创业。

公司合伙人钦治告诉记者,公司自2020年迁入雨花台区后,苦于没有办公地点,业务无法发展。雨花台区软件谷管委会科技人才局进行了协调,最终公司落户在雨花台区创智大厦。

“南京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南京这座城市对人才集聚有着天然磁力。”说起在南京创业,钦佩说,创业在南京,人留在了南京,灵魂就有了根,心里也就有了底。有人才,创业才会有希望。

南报融媒体记者管伟李任娟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