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406幢危房从“忧居”变“优居”
2021-03-26 14:20: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顾小萍)这两天,八宝前街72号院小区11幢居民楼内,装修声此起彼伏。作为我市首批危房消险治理试点项目,这幢危楼在去年完成翻建后已经陆续交房。记者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获悉,南京过去几年梳理并登记在册的406幢危房,按照“一房一策”的模式已在去年年底全部完成治理。今年,我市将完成新增的85幢危房治理工程,并将其与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方式结合起来。

“铺了地砖,搞了厨房……装修虽然简单,但看上去很舒心,我很满足。”看着新居,居民祁巧英甚为满意。她的新居不大,只有约36平方米,但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最满意的就是房子成了套。”她告诉记者,这幢小楼原先是3521厂的职工宿舍楼,2000年她获得分房资格,带着全家搬了进来,“当时房子就很破旧,最不方便的是房间与厨房、厕所之间被一个大大的过道完全隔开,冬天上厕所得穿过过道,睡意全被冻没了。”

八宝前街72号院小区11幢楼建于1954年,三层的筒子楼里入住了44户居民,虽然上世纪90年代进行过一次加固,但房屋的内外结构老化依旧严重。“我和邻居们盼改造已经盼了多年,尤其到了夏天,持续阴雨更揪心。”祁巧英说。

随着南京危房消险治理工程加速启动,祁巧英和邻居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2019年4月,八宝前街72号院小区11幢居民楼拿到了D级危房鉴定报告,消险治理随即启动,按照“三原”(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则进行翻建。

消险治理没有局限于消除险情,还着重考虑到居住的舒适度,真正让“忧居”变成“优居”。经过多轮优化方案,相关部门做通了3户居民的工作,这3户迁出后的建筑面积分摊给其他住户,让原先割裂的房屋结构终于成了套。这种减少户数、扩大每户平均面积的“抽户”式危房改造在南京尚属首次。

一幢一策,作为南京重大民生工程,406幢危房的消险治理不仅解决了“危”和“险”,还在不断创新中探索出独特的南京模式。虎踞北路4号05幢是我市首个由产权人自筹资金、自主翻建的危房改造项目。22日,居民张玉延给记者发来了4张现场施工照片,还配了一段文字:“危房翻建,在大家共同努力关注下即将从地面升起。”照片上的场景,是正在改造的小楼进入地面层施工。

民国建筑群树德坊是秦淮区在册文保建筑,拥有4幢二层砖木结构房屋和少数老旧平房,160多位居民居住在此。4幢住宅均被鉴定为C级危房。加固修缮后,树德坊不仅旧貌换新颜,更暖心的是解决了没有厨卫的民生痛点。“召开居民座谈会时,大家普遍要求增加厨卫设施,后征求文保专家意见,我们将原来的违章建筑拆除,配建了多个可拆卸的、可逆式的厨卫设施。”白下房产经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轮治理从“优居”需求出发,通过抽户改造等模式,解决了456户危房困难群众缺少厨卫空间的问题,131幢危房整体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真正成为能够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民生工程。治理采取以“留”为主、“拆”“改”结合的治理方式,一改过去“一拆了之”“大拆大建”的模式,不仅节约了治理资金,也将更多的历史信息保留了下来,使其与现代化城市格局相融合,从而实现经济利益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