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量质齐升,南京新研机构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0-06-17 10:21: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南报网讯 2020南京创新周将于6月22日—26日线上举行。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首届南京创新周举办一年来,王泽山、丁文江、赵东元等一批两院院士领衔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高校创新资源产业化,聘职业经理人闯市场,让南京创新名城建设这张名片熠熠生辉。

今年,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惟新环保装备技术研究院实现“开门红”,通过市级备案仅两个月就接下了2000万元订单。研究院负责人刘军介绍,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的体制机制让创新成果迅速落地并产业化,目前,研究院正在主导制定工信部中空纤维纳滤净水国家标准。

这家环保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正是南京新型研发机构量质齐升的一个缩影。两年多来,南京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支持人才团队持大股,建设了356家市场化、“老母鸡”式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累计孵化引进企业5105家。

增量:今年新签约78家,五大产业地标占一半

今年1—5月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成绩单上,新型研发机构光芒耀眼,全市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78家,涉及五大产业地标领域的有39家,占50%,新增孵化引进企业1204家。

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等多个科研团队发起成立的江苏智仁景行新材料研究院就是78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研究院瞄准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研发与制备技术平台,取得了积极效果。

自2017年底首批31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以来,全市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新型研发机构集中签约活动,推进速度快,参与范围广。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各区各板块依然不放松,一批聚焦五大产业地标的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地,为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在创新名城建设中,新型研发机构不仅是产学研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可以持续孵化出创新型企业的‘老母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专业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积极响应,包括1名图灵奖获得者、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98名中外院士等一大批科技专家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聚科研和管理人才近万人,申请专利5454件。

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已成为创新名城建设的新名片、新亮点。

提质:抬起头盯市场谋合作,孵化一批创新主体

将“学术论文”变成“产品专利”,将“技术发明”变成“产业公司”——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抬起头盯市场谋合作,孵化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为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主体,增添了发展新动能。

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是南京首批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今年5月,研究院孵化企业——南京久盈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应用于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环保水务部污水处理车间,成功替换了原有的进口膜组件,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600万元,同时,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外排污水升级成为可供装置生产使用的工业水,一年可回用污水876万立方米。

“研究院组建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产业化导向。”研究院负责人郭百涛介绍,目前,研究院合计孵化、引进企业共67家,其中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2019年在孵及毕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

位于江宁开发区的南京盛滨环境研究院是去年新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仅一年时间,就累计孵化引进企业13家。研究院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建立起集环境数据采集、分析和综合治理的智慧环境信息化平台,孵化了一支环境监测硬件设备专业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类型的智能终端设备,在水体监测、大气监测等方面为社会提供精准快速的服务。

一大批企业高管、优秀管理人才作为职业经理人加入,为南京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赋能。

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位于江北新区,该院聘任的副院长张越,在国内一家电子行业顶尖科研企业工作了30多年,曾任上市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张越弥补了这个创业团队在市场方面的“短板”,短短一年时间,研究院的订单就从不足10万元飙升至60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5105家,94家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51家进入省高企培育库。今年,南京市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一就是深入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计划,力争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新增孵化引进企业超过2000家。

突破:给奖补强服务,推动高水平运作高质量产出

作为去年南京首届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2019中国(南京)第二届无人系统控制及5G应用峰会上,南京无人系统控制及通讯技术研究院现场“秀”了一把:蒙蒙细雨中,一艘蓝白相间的小船在江宁东吉湖上快速挺进,在它的上方,一架无人机勘察着水面异常情况——这对天上、湖上的“好搭档”正在执行水质监测任务。5G网络向后台传输它们采集到的数据,后方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水质报告就生成了。

记者了解到,作为支撑技术创新的后盾,研究院与高校、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高端人才团队的研发成果领先市场同类产品2年以上。目前,研究院储备的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达50多项。

高校丰厚的创新资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源头活水,而南京连续三年持续抓创新的坚定方向,也让新型研发机构有了长远发展的底气。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超400家”已纳入今年创新名城建设市对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并按照部门和板块职能分工分解到位。今年1—5月,已对59家机构兑现绩效考评政策资金1.36亿元,同时,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组织推荐38家新型研发机构申报省级建设及奖补项目;通过“智汇宁企”早餐会、联盟专题沙龙、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服务提升管理运营能力。

今年的市委一号文提出,优化新型研发机构评价标准,强化第三方论证评估,突出分档培育、分类考核,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支持其面向新兴产业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孵化器,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的“高水平运作、高质量产出”。

在创新名城建设的第三个年头,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正跑出发展加速度。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标签:研发机构;研究院;南京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