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宁姐工作坊”好热闹,百名志愿者轮值维权
2018-09-01 20: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1日南京讯 (记者 华诚)像往常一样,南京警官学院治安系心理教研室王燕老师会在每周二的上午,倒两趟地铁然后准点出现在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对面未来城六楼。这里是南京市妇联下属宁姐工作坊所在地,她会以专家和志愿者双重身份,接待半天涉及家暴方面的投诉、维权,并进行心理疏导,从2012年开始至“在你身边妇联改革进行时”媒体环省行采访,她已经坚持了6年之久。

  那一年,受省妇联和省公安厅邀请,学院安排她参加北京一个家庭暴力干预的培训,这让她系统全面认识到家暴,家暴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打老婆(偶尔也有打老公的)、打孩子和打老人,第一种占绝大数比例。王燕深刻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意义重大,由此加入南京市妇联宁姐工作坊,重要的是,警官学院是培养警察的摇篮,不少毕业生会成为基层警务人员,将直面家庭纠纷,从老师那里嫁接防家暴干预课,妇联维权工作用心可窥见一斑。

  传统观点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使得许多家暴被粗暴得纳入家务事,夫妻吵架在所难免,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子女不孝属于道德层面,处理起来多走调解、劝和等流程。王燕觉得这是个大问题,遭受家暴的女性一味“忍”耐,哪一天憋不住就可能“井喷”式地爆发,产生的破坏力往往家毁人亡。家暴家庭长大的孩子,成人之后较大可能以同样的家暴去处理子女的教育问题。王燕接过一个极端例子,老子对儿子说话从来大呼小叫:“你给我滚过来”,一旦听到爸爸的脚步声,儿子惊若寒蝉,心律加速,然后对同样饱受家暴之苦的妈妈怯生生地说“恶魔回来了!”试想,孩子的童年家暴阴影面积该有多大啊?问题关键是,这个爸爸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错。

  宁姐工作坊是南京市妇女维权服务中心挂牌设立的一个非营利性公益服务平台,聚集了执业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工、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等专业力量近百人,南京警官学院王燕是其中一员,她们采取固定设点+面向全市,个性服务+普法宣传,线上服务+线下指导多种形式,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维护服务,引导妇女群众有序依法维权,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对于王燕而言,宁姐工作坊也是一个窗口。通过她的接访,协助求助人发泄情绪,直面现实解决问题,让她们在家庭港湾找回幸福。同时她会把这些问题带回学院和课堂,她在学院主要担任《家庭暴力干预》、《警察心理学》、《犯罪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这种接访的形式也为她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许多活生生的案例和数据,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课堂教授给她的学生,同时也指导她处理每周接访中的疑难问题。

  2014年王燕在学院申请开设《家庭暴力干预》公安业务选修课;2015年5月中国妇女报《“你遭家暴,我为你做主”》采访并报道了《家庭暴力干预》课程,获得广泛认同和好评;2016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忏悔录家庭暴力案件犯罪人的心理辅导帮教,录制了《女儿泪》;2017年成为江苏省妇联权益专家库成员……即便调班,王燕表示,做志愿者将轮值工作进行到底。

  王燕轮值的宁姐工作坊在南京市妇联女性未来城平台只是其中的一个单元。该平台还负责对女性公益创新研究和引领,女性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成公益资源对接,同时对妇女儿童家庭社会服务进行创新展示,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浪潮袭来,妇女包括维权在内有了新需求,妇联一方面整合线下组织、活动、资源,把妇联工作搬上网,另一方面聚焦公益、社交、培训、家教等痛点,建起了“网上妇儿之家”服务平台,一场关于网络新媒体的变革正在润物无声的融入妇联工作和妇联人的思维模式中,不变的是妇联作为娘家人的责任感。正如南京市妇联宣教部部长王亚琴所言,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宁姐工作坊”等维权平牌影响力,突出团队建设、项目督导、资源链接,同时加强服务,融合线上线下模式,为女性提供更便捷高效暖心的“一站式”服务。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