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7月南京120接车祸外伤病人近1900例 去年同期增加140%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7-25 08:50:00

  中国江苏网7月25日南京讯 (通讯员国立生)7月24日南京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本周内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将达40℃或以上。市民大热天里无论开车、骑车还是走路,都让人心情烦躁,加上天气炎热,人们情绪波动较大,极易失控,而车祸外伤事故也随之频发。据南京市急救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市急救中心接警的车祸外伤病人接近1900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

  据统计,这么多的车祸外伤病人主要是电瓶车与汽车相撞造成的车祸占全部车祸出警的六成多,高温使人体容易疲劳烦躁,特别是长时间疲劳驾驶、体力消耗大、路面强烈反光造成视觉疲劳等因素,更易造成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而电瓶车车主因为路上少有遮挡,想尽快回到室内,所以很多人不太留意附近路况就穿行路口,有的甚至违章行驶。还有就是夏季各类聚会、聚餐随之增多,特别是在夜间酒后易冲动,一些小小的摩擦、纠纷、口角从而大打出手。

  7月19日下午,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报警称,湖南路与中央路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一名快递小哥受伤。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快递小哥在拐弯时低头看手机导航,与正常行驶的出租车相撞,快递小哥的右下肢被电瓶车压住,造成腿部骨折疼痛明显,所幸没有生命危险。急救医生为伤者处理完伤口后,迅速抬上急救车送往中大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7月21日凌晨,中山北路某饭店门口一群年轻人酒后因口角冲突,导致大打出手。接警后,南京市急救中心迅速安排附近急救车出车。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有两名男子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一名男子头部伤势严重。急救医生现场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固定后,立即将伤者送往中大医院抢救。

  7月23日中午12点左右,城北方家营一建筑工地内,因天气火热,渣土车司机与工地管理人员一句言语不合,加上双方脾气比较暴躁,大打出手。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一名男子头部外伤,出血较多,上衣完全被血染红,出现头昏,胸闷的症状,立即给予包扎、止血、固定、服用仁丹,吸氧等处理,将伤者送往医院继续治疗。

  7月24日13点,一名骑电瓶车的女子因天太热,想早点回家,骑车偏快,行驶在秦虹路一小区门口拐弯时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轿车相撞。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初步检查后发现该女子腰部受伤,伤得不重,急救人员对伤者腰部进行固定后送往第一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提醒市民,夏季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高温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发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燥、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这就是情绪“中暑”。

  急救专家强调,大热天,人们的心情容易急躁,司机朋友切不可疲劳驾驶,开车时要尽量避免超车,路口、街道要减速慢行,注意行人或电瓶车等突然横穿马路。如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采取自我调节的方式,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降低“心理热度”。

  急救专家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最近是三伏天,应尽量注意心理调节,在炎炎的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以“冷处理”,淡化矛盾,舒展心绪。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起居,尽量增加休息时间,清淡饮食,多饮水。另外,要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不要在封闭空间呆得过久,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都对舒缓情绪有益。

  

标签:

责任编辑: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