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体现生命终极关怀,南京全面推出守灵服务

来源:南京日报   2017-03-28 09:25:00

  根据传统风俗,在亲人离世后,家属通常会通宵守在一旁,以示对逝者的追思,这一礼仪俗称守灵或护灵,已延续数千年。

  守灵房一般需要较大空间布置,并延续3—7天守灵。然而,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狭小的居室并不适合进行守灵,而且在社区、家中守灵还会存在扰民现象。对此,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要在殡仪馆或合适场所集中办理丧事活动,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在居民区、城区街道、公共场所搭建灵棚。

  到殡仪馆租用一片空间来守灵,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昨天,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裴云峰表示,南京殡仪馆、溧水殡仪馆、雨花功德园等殡葬场所已全面推出守灵服务,方便逝者亲属守灵,体现生命的终极关怀。

  延续:守灵,存在千年的民间习俗

  守灵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守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守灵也称为守夜。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胡阿祥说。

  胡阿祥解释,《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也就是说,守灵三夜,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寄托,在这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胡阿祥说。

  按照习俗,守灵时间以人去世的当天算作第一天,常用的是三、五、七天,以此类推。守灵期间,亲属要守在遗体边,按时点香,确保香火不断,要在早中晚饭点期间,及时在灵前供饭,还要献花果等,对逝者进行生命的终极关怀。

  尴尬:传统守灵投诉多,存在社区扰民现象

  以前,守灵大多在家庭进行,但在家中守灵布置起来比较麻烦,事后还要拆除整理。要腾出地方做灵堂,这对住房不宽裕的城里人更是捉襟见肘。

  除了家庭布置灵堂相对局促,传统的守灵更重要的是会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很多市民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同小区的、同栋楼的邻居家里有亲人去世,守灵的三天里,周围的住户都要一同沉浸在悲恸的哭声、哀乐中,下楼时还会看到肃穆的花圈……一家办丧事,四邻难安宁,这种“丧事扰民”现象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们这里是老旧小区,住的老人也多,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人办丧事。有的丧户一大早就开始吹吹打打,闹得大家不安宁,连孩子上学都不敢下楼梯。都是邻居,碰到这种事情,我也不好说什么,但心里很不舒服。有的邻居因无法忍受,只能投诉甚至报警。”家住秦淮区秦虹街道岗虹苑社区的赵先生无奈地说。

  据多个社区主任反映,这些年,关于守灵的投诉真不少,从投诉灵堂的繁琐,到火烛易爆易燃物品的隐患;从马路上纸钱飘飞,到小区内哀乐扰民等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多人感觉不胜其烦。家属也很委屈:守灵也就三五天,灵堂不设在家里,还能去哪儿呢?

  利好:殡仪馆推个性化守灵服务,南京户口可免2000元守灵费

  我市每年死亡人数约3.5万人左右,超过一半的丧户有集中守灵的需求。针对国家“不得在居民区、城区街道、公共场所搭建灵棚,要在殡仪馆或合适场所集中办理丧事活动”的倡议,早在几年前,南京殡仪馆就推出守灵服务,提供不同装饰风格的守灵套房和守灵别墅供家属选用。

  “我们馆里开辟了集中守灵区,有守灵套房24间,可同时容纳24户家庭守灵。租用守灵房,亲友来往吊唁就不用在家中进行,过程简单了,也不惊扰邻居。”南京殡仪馆副馆长马艳说。

  马艳介绍,守灵套间里不仅有守灵间,还有会客室、休息室、独立卫生间和淋浴房。休息室内,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床、沙发、桌椅、挂衣柜,可以带几件换洗的衣服睡觉休息,也可以处理工作事务、接待客人。洗漱间里有热水器、烘干机、洗漱用品。

  “守灵期间,南京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将全程陪伴。他们都经过殡仪服务培训,了解民俗知识,他们能帮助亲属准备各项治丧事宜,最大限度完成逝者遗愿,减少遗憾。”马艳表示。

  根据物价部门报备的文件,南京殡仪馆守灵服务每小时收费150元,不足12小时,按12小时计算。而12小时至少需要1800元。目前,南京殡仪馆执行的收费标准是使用3天,一次性收费2000元,其中包括守灵套间、冰棺租用及相关灵堂用品和洗簌用具等费用。

  “本着惠民利民,以人文本的考虑,从去年4月1日起,只要逝者为南京市户籍人员或驻宁部队现役军人,家属选择在南京殡仪馆守灵的,都将免除守灵服务基本费用2000元。”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南京殡仪馆馆长白陵说。

  另外,从今年清明开始,雨花功德园在全市开设免费家庭灵堂,向附近的雨花街道11个社区内的逝者家庭免费提供该园内标准家庭灵堂,方便亲朋好友集中守灵。溧水殡仪馆也开展集中守灵业务,家属可以到殡仪馆集中守灵,免去因哀痛而惊扰他人的尴尬。

  升级:南京殡仪馆推专业守灵服务指南,集中研究守灵文化

  中国传统的守灵天数一般为3日。这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千年习俗。南京地区亦遵从此风俗。

  不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华夏各地守灵风俗均不相同。对于古都金陵而言,都有哪些守灵习俗?对于家中亲人去世,守灵有哪些要注意的?昨天,殡葬部门透露,今年清明期间,南京殡仪馆推出一套具有南京特色的守灵指南,丧户只要联系南京殡仪馆,就可清楚地知道完整的守灵流程。

  这套守灵服务指南非常专业,从灵堂布置到物品摆放,从守灵准备到守灵仪式都有具体说明。比如灵堂,它是中国文化中“送死”礼仪的关键环节。故灵堂的设立,是一件大事,在指南里,它的大小、方位设置都有讲究。

  殡葬部门提醒,家里亲属去世,市民往往慌了手脚,不知如何办理,有的不得不掏钱请来中介提供服务,花了不少冤枉钱。其实,只要联系南京殡仪馆,工作人员会免费上门协助办理业务手续,帮助家属布置家中灵堂,可确保“白事”无忧。

  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是生者为死者而建立、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化,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守灵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间习俗,是殡葬文化、殡葬习俗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更是一种生命的终极关怀。随着守灵客户选择的居多,探寻守灵文化渊源,打造传统与现代共融的极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守灵礼仪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据介绍,从去年开始,南京殡仪馆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合作研究守灵文化,这在全省乃至全国还是第一次。目前,服务手册初稿已编撰完成,手册共分两个部分,一是经典文献中守灵期间的仪式,二是现代守灵礼仪。

  “通过研究华夏历代殡葬礼仪,在弘扬传统殡葬文化,汲取先进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南京本地民风民俗,在殡仪服务中不断融入现代化文化元素,以进一步丰富殡葬活动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殡仪服务的地域性、文化性及时代性,并编纂形成可操作的殡仪文化手册,意义深远。”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胡发贵认为。黄隽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