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小伙子每天步行10公里,家里人知道却急哭了
2018-09-10 10: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一天15000多步

  对30多岁的年轻人不算什么

  可他在朋友圈晒出步数之后

  家里人和同事们都特别着急

  老婆和妈妈都打电话来

  让他少折腾、多休息

  得知真相后

  这个小伙子的故事却让人肃然起敬

  援藏一年半,爹妈媳妇儿都认不出来

  上文里的这位小伙子来自江苏省连云港供电公司,名叫宋珉杰。

  作为国网江苏电力2017年援藏帮扶人员,他2017年2月13日入藏,直到2018年7月4日离开,负责拉萨新农网项目部配网组的进度及结算管理,并且还是当雄分部的负责人,在西藏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区对口工作了“一年半载”。

  高原反应,是西藏的关键词。

  宋珉杰的家位于孙悟空的故乡——连云港。在连云港有江苏省最高峰——花果山。

  花果山山顶海拔624.4米。

  从624.4米到海拔3700米的拉萨,高度一下子变成6倍。

  刚来西藏的宋珉杰高原反应严重:

  “一直在大口喘气,鼻子经常流血,每时每刻都像是在发高烧。”

  “头疼到都听见呼呼的血流声。”宋珉杰回忆起当时依然印象深刻。

  宋珉杰靠着年轻,熬了一周后才稍稍有了些好转,然后就赶去了他负责的工程项目部,平均海拔4200米的当雄县。

  当雄在藏语里意为“挑选的草场”,在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年日照时数2881小时,紫外线强烈。

  同时,在当雄县,8级以上大风年均可达74天。最多可达128天。主要自然灾害是雪灾,其次为风灾、旱灾、虫灾、鼠灾等。

  当雄的4200米相对拉萨的3700米而言,意味着宋珉杰要面临更严重的挑战。

  有很多人在拉萨市还若无其事,但是一旦登上拉萨市200米的布达拉宫,高原反应就严重加剧。

  到了当雄县,宋珉杰的高原反应自然是到了最严重的状态,几乎不能正常工作。说到怎么克服高原反应,宋珉杰说了他的方法:

  每个工作日坚持走两个5公里,每个休息日坚持走1个5公里,慢慢地去适应。

  每个5公里,都仿佛是高烧状态下的5公里,每一步头是疼的,肌肉是酸的,关节是僵的,气是喘不上来的,人只想一下子躺倒,大口吸着氧气。

  “高原反应现在对我一点没有影响了,”宋珉杰说道,“每天的两个5公里,让我在单位足球队微信运动的排名上也常常领先,这可是在高原的步数,含金量更高!”

  时间一长,宋珉杰干脆蓄起了像藏族同胞一样的长须长发,和他们一起拉线竖杆毫无“违和感”。“我和同事开玩笑说可以防晒防虫,和家人视频时媳妇儿打趣说我黑得亲妈都认不出来了。”

  “有一次我和同事视频沟通事情,大半年没见,他一看见我,以为我是藏族同胞,手比划着说:我找宋珉杰。”说到这里,这位地道的连云港小伙子在电话里传出了爽朗的笑声。

  “当时就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

  宋珉杰在江苏的时候是运动健将,在没来援藏之前每周他都会和单位的足球爱好者们来一场友谊赛,身体素质过硬。

  可这样一个小伙子,在西藏却变成了“林黛玉”。

  “刚来的时候根本干不了什么重活。”宋珉杰回忆起当时的一件事:

  “刚刚适应高原那会儿以为没问题了,去帮着一起拖线,平时在平地上轻轻松松的事情,结果才拖了两根,就虚脱了。”

  “感觉就像跑了10公里。一直在咳嗽,脑子不清楚,就怕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想打电话给家里人。打出去了,但是手机没信号。”

  提到这次的事情,宋珉杰依然心有余悸。“还好挺过来了,现在基本能吃能做。”

  另一件让宋珉杰“深受其害”的,就是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有一次疏忽了,没做防晒措施,短短几小时的工作后,他脖子后面和手臂都晒伤了,出现了大面积的蜕皮。

  支撑宋珉杰一直坚持走下来,直到彻底适应的动力是他所负责的配网项目:

  144个中低压工程,2.3亿元投资,占拉萨地区配网改造资金的30%。具体关系到20多万户藏族同胞的用电。

  用他的话说是:不能倒,不能给江苏丢人,不能给工作留后遗症。

  但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宋珉杰有时候也会想想家人。他所在的工地后面的纳木错湖,是西藏同胞口中的圣湖。

  “有时间的时候喜欢去湖边走走。”为了让自己不孤独,宋珉杰学了一点藏语,好和藏族同胞交流。一年半下来后,他是帮扶队伍里藏族朋友最多的人。

  精准扶贫终于见效了!

  2017年6月30日12点55分,“羊八井精准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配套供电工程”竣工投运。

  “羊八井精准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配套供电工程”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难度大、任务重。

  “我们帮扶组从接到任务起到成功送电,只用了短短的18天!而按常规,这样的接电工程,即使在江苏,也至少需要两个月。”宋珉杰回忆起当时,说道:“当时可把我们累坏了。”

  2017年6月12日,宋珉杰所在的帮扶组接到任务,设计、测算、工程预算、物资情况,每一条都需要去仔细核对。宋珉杰又立刻开始了“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

  “要不是之前坚持锻炼,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真的吃不消。”

  为了让物资顺利到位,大家想方设法在系统内紧急调配,使安置点配套供电工程所需物资于2017年6月16日全部到位,顺利解决了在工程中一直受困扰的物资供应“老大难”问题。

  “这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工期和质量都很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在现场紧盯,为的就是在施工期间监管到位,并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方共同努力、全力保障下,宋珉杰所在的工作组在高原上架起79基杆塔,海拔4300米的又一条电力天路被贯通了。

  而这一切的从无到有,仅仅花去了18天。

  团队工作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每一个西藏同胞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当时很多藏族同胞们都来围观庆祝。他们打着手势和我说,电力充足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标签:供电;援藏
责编:戚阜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