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0日连云港讯 在盛夏的阳光里,走进东海县黄川镇桃李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因地制宜,草莓种植结出“致富果”
在桃李村的草莓采摘园,草莓的甜香弥漫在空气中。颗颗饱满的草莓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提着篮子挑选,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
时间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桃李村面临发展困境。为了寻求出路,勤劳智慧的村民们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开始了一场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探索——因地制宜发展草莓特色种植。这一尝试在短期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得众多村民纷纷改种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收入也大幅增加。
2001年,“黄川牌”无公害草莓商标成功注册,成为江苏省著名农产品。然而,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种植技术的欠缺、品种的单一落后、病虫害防治的困难以及管理经验的不足,草莓产业遭遇了产量低、品质差的瓶颈,经济效益不理想。面对挑战,村“两委”积极寻求突破,踏上了求学之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大力发展大棚种植,新建草莓大棚300余个。村民们的种植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近年来,桃李村更是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富民兴村”项目——黄川镇桃李草莓观光园区,走起了“农业+旅游”的新发展模式。园区种植的“红颜”“章姬”等草莓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发展草莓种植,激发了全村产业发展的活力,带动了村民增收,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升级发展,让精细农业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绚丽之花。
多措并举,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曾经,在1994年至2007年期间,桃李工业区成立并发展,占地面积近百亩,稻米加工企业达28家,还招商引入了同舟制衣有限公司。但由于工业发展模式单一,未能实现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然而,近些年来,桃李村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凭借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步形成了以机械汽配、食品加工、轻工和商贸物流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集中区,并持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便利。2021年,借着“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的东风,桃李村争取到了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的稻米项目,带动50人就业,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如今,桃李工业园区正朝着服务社会化的方向迈进,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激活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美美与共,生态底色绘出“新画卷”
漫步在桃李村,整洁的农房排列有序,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过去,村里道路崎岖不平,村民乱堆乱放,环境又脏又乱又差。”村党总支书记李雪敏回忆道。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依托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成多个片区,建立了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实效化的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城乡“颜值”。
在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后,村“两委”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村庄“四化”办实事活动,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道路“硬化”方面,实现了全村水泥路全覆盖,铺设水泥路近万平方米,柏油路5000余米,新村小区实现白改黑全覆盖;在环境“美化”方面,配备了1辆大型垃圾转运车、3辆垃圾收转车和12名专职保洁员,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环境“绿化”方面,新栽了多种树木,新增了大量草坪;在村庄“亮化”方面,6个村小组变压器全部配备齐全,新装路灯100余盏,安装中国结120余个,增设立体诗韵灯箱15个。
“自从实施‘四化’工程,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村容村貌越来越靓。”李雪敏自豪地说。如今的桃李村,正以生态宜居的崭新面貌,展现着乡村振兴的魅力。
用心用情,文明乡风奏响“和谐曲”
在桃李村,乡风文明成为了基层治理的“催化剂”。村中将法治宣传作为基层治理的有力手段,把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贯穿始终,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村里利用公办民营敬老院资源,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关爱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收获满满的“获得感”。打造黄川镇首家法治主题公园,设立多个展区,将法治文化融入村庄环境,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实现“夜不闭户”,增添群众的“幸福感”。针对农村食品、交通安全、防汛救灾等各类隐患,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严格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强化交通保障,化解不稳定因素,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桃李村实现了社会和谐、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的乡村文明新风尚。”李雪敏欣慰地说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尹士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