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0日连云港讯 在基层治理的大舞台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点领域。海州区新坝镇人大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担当作为,通过严谨监督、深入调研和创新机制,为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无阻,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长期以来,乡镇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责任的不明确,以及部门整合与垂管部门撤销等复杂因素相互交织,使得新坝镇资产“家底”不清,保值增值能力令人担忧。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新坝镇的人大代表们心急如焚,他们深知摸清资产“家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步。
为了全面掌握新坝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的真实情况,人大代表们迅速成立专项调研小组,采取账物对比、实地查看等多种有效方式,深入镇内各相关单位及16个行政村,展开了一场细致入微的调研工作。他们梳理全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村集体资产等具体内容,力求理出一份清晰准确的资产“明白账”。
在实践探索中,新坝镇人大主席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单位自查-人大检查-主席团初审-人代会审议-问题交办-督办整改”的六项措施闭环管理模式。尽管中央和省、市、区已先后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但在乡镇基层,这一制度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新坝镇人大深知,通过监督“全覆盖”来提升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迫在眉睫。
今年8月9日,镇第二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们书面审议了《新坝镇2024年上半年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针对如何科学管理国有和集体资产、盘活闲置资产等关键问题,代表们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在日常监督中,代表们严格依照《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坚持“月调研、季汇报”,形成了镇政府统一领导、人大全程监督、牵头部门分类指导,各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人大监督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并协助基层政府化解难题。在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的进程中,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成为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坝镇人大的有力推动下,资产盘活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新坝镇魏口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产业扶贫和水库移民等扶持资金,成功盘活6亩闲置土地,用于建设二期仓储项目。通过深化与农发集团的合作,打造了“土地+合作+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的产销一体化双赢模式。不仅如此,还盘活了14亩蘑菇房,与农发联建育秧基地,有效缓解了全镇和周边地区秧苗的供需矛盾。
新坝镇大井村也不甘示弱,依托闲置的老村部成功招引粮食加工企业江苏易尔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粮食加工基地。村集体以老村部为资源作价100 万入股企业,占股16.7%,每年可为村里带来6万元的分红,并带动10余人实现就业。同时,村集体借助土地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延链补链,注册了“程大井”大米商标品牌,并深化与企业合作,形成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产销一体化双赢模式。
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是乡镇人民及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财富,更是推动基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展望未来,新坝镇人大将持续强化协同联动机制,致力于建立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监督与预决算审查等常规性工作监督的有机衔接体系,推动监督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新坝镇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