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智”绘非遗中医药人工智能实践团走进连云港“山海非遗”
2024-07-12 18:05:00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1
听新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唤起广大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以文化自觉培育文化自信,不断促进传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7月10日至1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智”绘非遗中医药人工智能实践团走进连云港市,以“非遗传承古今情,新质科技焕活灵”为主题,开展中华文化传承实践项目。实践团通过参观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拜访剪纸、锻铜、葫芦烙画、面塑、古法香牌等五位非遗传承大师,深入了解非遗制作工艺、文化内涵,感悟非遗文化如何既能不失其本,又能紧随时代,探讨“老技艺”焕发新活力的数字化传播方法,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育人成效,助力江苏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古艺今赏,非遗馆藏映古今” —— 参观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海州地区保留面积最大、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善的民国时期建筑。馆内集中展示了众多珍贵的非遗项目,并辅以展演、互动体验和教学等活动进行非遗文创产品宣传和推广。

实践团成员们在管艳老师的热情讲解下,深入了解了连云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展出的面塑、剪纸、软陶、贝雕和水晶雕等传统手工艺作品,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精湛技艺,更传递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这次参观,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家有责任和使命去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珍宝,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手作心传,非遗技艺展新颜” —— 实践体验连云港非遗文化

葫芦绘丹青,烙画传心声

烙画葫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实践团成员在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海州葫芦压花”技艺传承人纪光辉老师的指导下,用烙画工具在葫芦上完成创作。

在纪光辉老师的课堂教育中,成员们明白非遗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技艺、一种手艺,更是一种乡情、一种人文血脉,用创意创新让非遗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小葫芦上绘出“大千世界”。

千人捏千面,妙手巧塑形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捏塑成各种形象的手工技艺,被称为“中国的雕塑”。实践团成员在市工艺美术大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巧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搓、捏、挑、剪等多种手法,成功完成了仿真多肉植物。

在技法演示、教学环节,周巧老师娴熟生动地展示了面塑技艺技法,她将传统技术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制成的仿真花作品栩栩如生,远观其灵动,近观其细腻,着实感受到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

铜火铸春秋,匠心绘古今

锻铜,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錾刻手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团队有幸邀请到了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存玉老师为大家讲述自己的锻铜经历。

在周存玉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周存玉艺术馆。周老师说道:“继承的是技艺,不是形式。文化传承与发展并存,不能仅停留在制造传统的实用器皿上,更要创作有时代性的创新作品,这才是真正的非遗传承。”团队成员在聆听和参观中切实感悟到周老师的艺术实践具备多元技艺和文化积淀,从书画到石雕再到陶瓷,无不体现了这一点。大家深受启发,认识到艺术创作不仅要扎根于生活,更要超越生活,展现个人特色。也领略到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艺术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剪影舞翩跹,纸韵绘时光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看似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但传承人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练习,才能掌握娴熟的技艺。省级剪纸大师、省轻工工匠、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管艳老师,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公益的践行者。她将现代审美与创新手法融入传统艺术,使剪纸艺术焕发新生。

实践团成员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领悟到了管艳老师坚持原创、不断积累和进步的精神,剪刀开合之间,剪去碎纸,留存精彩,凝聚出管艳老师的匠心与执着。她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艺术创作服务于社会,以走访调研得出真知,以责任担当推动产业发展,为非遗项目保护、传统技艺拓新注入活力。剪纸体验虽短,但文化传承入心,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将个人成长、专业所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香传千古韵,牌绘古今情

古法香牌,源自中国古代的香文化,是一种融合了香料、中药材与手工艺术的精致制品。实践团成员在海州区非遗古法香牌传承人朱明荣老师的讲授下,通过选香与配伍、揉泥与醒发、制模与压模、上蜡与包装等步骤完成了属于自己古法香牌。

朱老师在深入研究海州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技艺、现代审美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于设计理念、特色配方和香品配饰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海州古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让古法香牌古韵气息在新时代得以飘香绵延。

实践体验充实而深刻,成员们感受到非遗传承的精髓在于心手相连的技艺传承。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苦苦积累地坚持与探索。每一代传承人既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通过让传统技艺走进社区、走进课堂、走进校园,畅通非遗文化传播的渠道,通过市场需求研究和跨界合作,实现“老技艺”焕发新活力。而我们青年人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有责任担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运用好新时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用实际行动让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火”下去,绽放其独有的光彩。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携带着“人工智能+中医药”的创新成果——智能脉诊仪和舌面诊仪,在非遗保护中心课堂同步为非遗传承人和居民进行健康体验,依托“AI+中医药”诊疗技术,以中医养生文化为指导大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康护。

连云港市部分高中师生共同参加上述活动。

“文化传承,校园新风育英才” —— 基于实践结果助力非遗进校园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与现代社会相融合,通过文化教育、文创产品、健康生活、数字媒体等方面服务社会。而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实践团成员将基于非遗文化实践成果,策划诸如主题宣讲、实践体验、作品展示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不断增强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为培养新一代非遗文化爱好者和传承者奠定坚实基础。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的意义在于认知、思考和行动,每一位亲身经历的成员都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亲手触摸到文化的温度,理解到传承的重要性。让大家携手前行,在新质科技的助力下,共同书写文化传承的崭新篇章。

标签:
责编:徐晓冬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