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东海县“屋脊校长”汪兵故事之二:“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2024-05-27 17: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27日连云港讯 28年前的9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毕业于连云港师范学校的汪兵回到自己家乡东海县安峰镇中心小学,当了一名老师。安峰,这是一片浸染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巍峨的安峰山上长眠着数百位革命烈士,陵园里矗立着高耸入云的安峰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在英雄安峰山的东麓下,就是汪兵所在的小学。怀揣执教“三尺讲台”的青春梦想,汪兵担任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和五年级班主任。他所带班级,由于此前的代课老师人员经常轮换,导致班级的总体成绩接连下滑,在全校排名为最末位。

第一次走上教室讲台,面对全班47双稚嫩渴望的眼睛,汪兵发表了他的第一个“开场白”:“同学们,你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希望,身为班主任的我决不会让班里每一个人掉队。”

为尽快提升班级整体成绩,汪兵把自己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当着孩子们面批改作业、辅导功课,让做错了课题的同学当场就知道错在哪里。汪兵说,这样做既拉近了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还可利用课间机会与孩子谈心交流,有利于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感情。

记得班级里有一位学习基础差的女生叫张玲,数学考试成绩多次不及格。为增强她学习自信心,汪兵坚持以鼓励为主。有一次,这位同学做的数学题接近了答案,按常规是打叉不给分数的,但汪兵阅卷时还是给了她分数,以此来鼓励她不气馁。然而,在后来的课堂作业讲评时,汪兵专门讲述这个题目做错在哪里,并有意用眼光瞄向这位同学,让她明白老师是在用心关注她、激励她。很快,张玲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小学毕业时,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东海县实验中学。现在,大学毕业的张玲已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成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家医院里优秀医护工作者。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汪兵说,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和关爱学生的心理成长,培育造就“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这也是教育的最大核心所在。

记得那是2016年9月开学后的一天,做过学校多年政教主任、办公室主任,新提升为学校副校长的汪兵,在校园角落里发现一个穿着破旧的女学生情绪很是低落,便走上去询问她。当了解到这位学生的父亲前不久突发疾病去世、母亲是一位残疾人,家庭生活很贫困等情况后,汪兵当晚放学后便赶往这位学生的家中走访,并送上自己掏钱购买的米面和食用油等慰问品。此后,汪兵还经常找这位学生谈心,给她讲名人励志奋进的故事,帮助她走出孤僻、自卑的心理阴影。在平时,汪兵不仅为她垫资购买校服,还时不时地赠送她一些学习用品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星光不问赶路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在汪兵三年来坚持不懈的真情关爱下,这位学生的性格一天天、一年年变得开朗和阳光起来,其学习成绩也逐年上升,后来考上了全国知名大学。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汪兵说,多年行走在山区教育前沿,他发现山村“留守儿童”这一特别群体,更需要老师们用心用情去真切关爱。

现已退休多年、曾担任过安峰中心小学工会主席的张道兵老师,在回忆讲述起汪兵关爱学生的历历往事,言语间竖起大拇指。“在安峰小学执教的23年里,汪校长家访过的留守儿童家庭至少也有200家。他对山村孩子的所思所想包括对他们家庭情况的掌握,可谓是‘了如指掌、尽在心中’。”

张道兵说:“有一次学校放晚学,家长们陆续把自家孩子给接了回去。负责校门口安全值班的汪校长,看到还有个孩子孤零零地站在校门口东张西望。此时,天已落下黑影,可家长还是没来接孩子。汪校长担心孩子的安全,便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将孩子安全送回到离学校五公里外的学生家中。他这样护送学生回家的事,我碰见的就有三四次之多。”

“爱是心灵的火炬,温暖着学生也同样会让我自己感动。说实话也还真没想到,在我教书28年来的时光里,居然还有一大批学生会深深地记得我。”汪兵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有一天中午,我遇到在县城某中学教语文的一位上师范时候的老同学,这位老同学很诧异地告诉我说,他有一次在班级出作文题目叫《我的老师》,不曾想班级里竟有十多位学生不约而同地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是你汪兵呀!听了老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我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采访中,汪兵很动情地对记者说起这件让他很感动又幸福了多年的事,众多学生的“难忘”,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足以让他感动感念了一生。

这,就是“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汪兵。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做得默默无声,也普普通通,但却伟岸得惊涛骇浪、波澜壮阔。在安峰山这片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地上,让每一个孩子的心发光发芽,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是汪兵坚定的追求。(李凤之)

标签:孩子;老师;同学
责编:季昱希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