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颜井武:养山护林63载 用心浇灌“绿水青山”
2024-03-15 07:07:00  来源:新华报业·新江苏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3月15日连云港讯 “这大山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养育他、守护他、陪伴他,任谁也不能伤害他!”这是92岁的连云港云台山景区南云台林场退休职工颜井武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虽然年事已高,老人仍然精神矍铄,胸前挂着的军功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1957年退伍回乡开始,到2020年因身体原因,不再巡山,颜井武老人在南云台林场这座山上种树、摘茶、巡山、护林,整整坚守了63年,他已将生命和大山融为一体。

上甘岭上九死一生 深入敌后屡立战功

颜井武的父亲去世得早,8岁的他便走乡串户四处要饭,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尝尽了人间的冷暖艰辛。“没有共产党,我早就饿死在外面了,党就是我的大恩人。”颜井武抚摸着身上的军功章,斩钉截铁地说:“美帝国主义将枪口对准了新中国,我瞒着母亲,就偷偷报名参军了。”很快,颜井武所在的部队开入朝鲜。颜井武尽管只有18岁,但他对于能够上战场保家卫国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

然而,前线的经历让他开始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战斗爆发的第一天,美军就向上甘岭阵地发射了30多万发炮弹,投掷了500多枚炸弹,硝烟弥漫,整片战场被彻底笼罩。整个上甘岭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看起来像是土的地方,实则一抓一把全是炮弹灰。我们连是负责往战场上运送物资的,为了将物资送到山上,好多战友都留在那儿了。”颜井武回忆道。

由于在战场上表现机智勇敢,部队领导非常赏识颜井武,就把他抽调到了侦察连,让他成为一名侦察兵。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侦察兵,勤奋好学的颜井武便向朝鲜士兵学了许多本地语言。“由于我每一次都能成功完成任务,上级多次嘉奖我,半年后,指导员还介绍我光荣入党,那时我还不到20岁。当时,宣誓的时候是战斗空隙,耳边隆隆的炮弹声为我们的宣誓伴奏。”颜井武抚摸着胸前的军功章,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朝鲜战争结束后,因为会说当地语言,颜井武被留在了朝鲜,成为建设朝鲜的一员。战争结束后,颜井武继续留在朝鲜两年,为建设朝鲜保卫朝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不识字的颜井武通过自学,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学会了熟练地阅读报刊。转业后,“有文化”的他还成为扫盲班的老师,教会了数百位工人读书识字,成了林场工人口中的教书“先生”。“我是九死一生的人,我早已看淡生死,别人都说我倔强,但只要是为党为人民,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做啥俺都不怕!”颜井武铿锵有力地说。

放弃省城优越工作毅然回乡 35年间植树造林100余万株

1957年初,老人退伍转业后成为南云台林场一名员工,这让他无比兴奋。1957年下半年,根正苗红屡立战功的颜井武收到了上级的一纸调令:到省城南京任职!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颜井武来到了省会南京,他被安排在省委大院,成为省委大院的正式工作人员。作为省城干部,他更是成为母亲和家乡亲人们的骄傲。可是,优越的工作条件并没有留住颜井武的心。他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大约工作半年后,我就在想啊,我是农村娃,也没有啥技术和特长,在省城发挥不了我的能量,我应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那儿才是我的根。我就和首长汇报,我要回去建设家乡!”颜井武对当时的决定没有丝毫的后悔。

回到了林场,颜井武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民兵营长,但是,颜井武活得心安理得。即使后来有很多机会可以提干,但他最终都放弃了。

50年代的云台山脉,一眼望去,全是光秃秃的山丘,看不到充满生机与绿色,一年四季风沙肆虐,村民们深受其害。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颜井武从小就在这恶劣的环境长大。此刻,他在心里暗暗许下为家乡建设的愿望,决心响应上级号召:带领工人全力植树造林,让荒山变青山!每天早上5点,颜井武带着几十位工人刨土、植树、浇水,为了节省时间,颜井武就带着几块干粮做午饭,饿了就啃几口。遗憾的是,满心的期待却化成了泡沫,第一批试验种植的树苗,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茁壮成长,甚至有一半都死掉了。所有人的心仿佛沉下去一般,颜井武望着无精打采的众人,即使自己再痛心,依然选择不放弃。作为军人,可以流血,但不能流泪,上甘岭战役都坚持了下来,自己遇到的这点挫折算什么。颜井武彻夜难眠,他四处奔走,拿着林场的土壤样本求助专家,请求得到有用的技术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颜井武选择了更适合云台山气候成长的树木,并在山上建设了几十个蓄水池,一举解决了树苗缺水的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批种树的树苗基本成活了。

颜井武还组织成立了护林队。“早期,由于队员比较少,队员们每天早上5点多到山上,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颜井武介绍。“我爱这大山,就像爱我的孩子一样。工作35年,我就在山上吃住35年,几乎没有下过山。因为一次下山来回就要耽误一天的时间,少栽几十棵树苗。”在山间,一座狭小的石头房子前,颜井武步履蹒跚。坚持才有战果。从1957年至1992年,35年间颜井武带着工人们植树超100万株,占地数百公顷,同时为了发展经济,颜井武还带着工人种植了数千亩的茶园,每年云雾茶的收入成为景区经济的一大支柱。

退休后无偿护山28年 所走山路可绕地球2圈

1992年,颜井武退休了。突然停歇下来,颜井武空虚烦躁。颜井武爱林场,爱绿色,更爱这片他曾挥洒汗水的地方。“我要看山,帮林场看山去!”颜井武对老伴撂下这句话,就去场部找领导。“不要钱,只领任务,请场领导相信我。”颜井武对领导汇报,像极了当年他在部队的样子。于是,颜井武的生活又充实起来。早晨依旧5点起床,带根棍子就开始到各个山头转悠,9点回来吃早饭;下午3点出发,把另外的山头转一遍后,7点带着夜色回来。

寒来暑往,一日不绝。大山给了颜井武老人新的寄托,也常常给他带来危险。1998年冬日,一夜大雪,云台山脉白雪茫茫。颜井武比以往起得更早,望着远方山林,老人心里极不踏实:会不会有人利用雪天偷树呢?喝了杯热水,老人就带了根棍子就出发了。“吃完饭再出去也不迟!”任老伴在后面追喊,颜井武头也不回。沿着湿滑泥泞的小路,老人健步如飞。平常人在下雪天是很难爬山的,而老人几十年在山上练就一身“草上飞”功夫,即使年龄大了依旧不减当年。当他来到一个叫土城顶山头的地方,突然听见有斧头砍树的声音。“有人偷树!”老人第一时间反应,加快了脚步。果然,前方山林里有两人手拿斧子,身边的一棵大树已经轰然倒下。顾不上山路湿滑,颜井武冲上前,厉声制止:“住手,不能砍树!”一番争执后,恼怒的二人对着66岁的颜井武一阵拳脚。老人丝毫没有退缩,他忍着痛,趴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抱住大树,死死不放手。最终,两个偷树贼只好放弃,灰溜溜地逃走了。颜井武立即上报场部,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偷树人受到了治安处罚。多年来老人抓到的偷树贼不下数百人。老人就像这大山的守护神,每时每刻守护着每一片树林。“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栽树养树,才有了现在的成片树林。现在山上的景色多好啊,不看好怎么行呢!”老人依然铿锵有力。

近年来,邻近山林越来越茂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老人的苦心,纷纷为老人点赞。有人给颜井武算了一笔账,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每天要走近8公里的山路,一年365天,颜井武足足看护了这片山林28年。这样算来,颜井武老人所走的山路总里程接近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

“老颜,给你发点工资,您看,这么多年您为林场付出了这么多!”林场领导多次对老人说,而每次,颜井武都会坚决拒绝:“党对我的恩情已经够多了,为国家为乡亲们看山还要钱,你不是让人戳我脊梁骨嘛!”

对待工作倔强而温情 教育子女严厉而深情

2020年,年近90的颜井武在巡林的途中摔了一跤,老人再也迈不开他的“飞毛腿”去守林护林,去抓偷树的蟊贼,去山间提水种地。在子女的反复劝说下终于同意下山,终于完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退休”。眼含热泪,颜井武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抓住老伴的手。他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他理解孩子们的一片孝心,却也舍却不了这一片养育他的茂密的山林。“严格地说,父亲的工龄是63年。这63年,父亲几乎没有请过一天假,他的时间都给了这片大山了。”颜井武的二儿子感叹道。63年的工作生涯,颜井武倔强的性格人人皆知,私下里,大家都叫他“老倔头”。

退休后的28年护林生涯,颜井武更是倔强到六亲不认。来偷树的大多是附近村民,弄回家盖房子用。低头不见抬头见,但颜井武从来不讲情面。有一次,他的远房侄子家里要盖房,要走颜井武的关系上山砍几棵树。颜井武听说后,上门把侄子骂了个狗血喷头,弄得侄子好久都没有理他。可颜井武又是温暖的。工人家里遇到困难,颜井武多次把家中积蓄拿出来补贴;疫情期间,老人拄着拐杖徒步3公里山路,将1000元疫情防控捐款交到凌州分场,温情地告诉大家:“我是党的人,现在国家有困难,我就要为党分忧。”

颜井武家里有4个孩子,生活不富裕。但即使是这样,颜井武也从来不拿集体的一针一线。“地里种的草药、红薯,很多人都趁着没人带一些回家,而爸爸从来没有一次这样做。哪怕让我们饿着肚子。”颜井武的三儿子这样评价父亲。颜井武给4个子女的教育谏言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写,自家的苦难不麻烦集体,组织上的事情不讲条件。”在颜井武的教育影响下,几个子女都事业有成。

如今,颜老虽年逾九旬,但依然精神矍铄,谈吐铿锵有力,他鼓励子女要发扬传统美德、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赵化凯 董洪旺 刘东)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