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3月14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灌南经济开发区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核心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功能提升,新型工业化建设呈现出量质提升、全面起势的良好态势。
产业更加集聚。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在改旧育新中推动产业扩量提质,重点围绕机械电子主导产业,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3%,新签约互雅科技、科隆科技等17个、总投资56.7亿元机械电子产业项目。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推动酿酒食品、板材家居、纺织服装3个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年分别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4亿元、10亿元、6亿元,同比增长16%、17%、14%。
企业更具实力。深入实施企业“培优培强”行动,推动企业破题寻链、梯级成长。新增“四上”企业18家;汤沟两相和、润普股份入选全市“百企”榜单,南方木业、万航木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润普股份北交所成功上市,灌南本土主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福邦药业等5家企业获评市瞪羚企业,居全市最多。
数智更深融合。加快数字园区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智慧园区”“环保管家”信息平台上线使用。源钰金属等3家企业创成市企业技术中心,万航木业、龙泰威食品等4家企业获评省星级上云企业,不断推进园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科技更新升级。充分利用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和产学研合作,与无锡江大大学科技园开展“科创飞地”项目,与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上海沪江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邃铸科技、三是科技在市“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为园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灌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刘红亚表示,2024年经济开发区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更加突出“数实融合”、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更加强调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好产业集聚发展攻坚战。高质量招商引资,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思路,重点突出机械电子、生物食品等主导产业,建强招商团队,既看项目投资体量,更注重项目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力促环球新材、锂电池隔膜等大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加速项目推进,继续推行每周汇报、双周督查、月度观摩机制,把项目建设细化到周、明确到项、具体到人,力促邃铸科技等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推动互雅科技、科隆科技等项目早投产、早达效。聚力新兴产业,坚定发展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加快聚维元创项目建设,加快百开盛生物、美尚洁生物等合成生物项目落地建设,争创全国首家非粮生物制造基地。
打好智改数转型升级战。梯度培育企业,深入开展高企、专精特新、瞪羚企业“梯度倍增”行动,重点扶持旭臻电子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全年确保新增国家级高企5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国家“小巨人”1家。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兑现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科创投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提升园区科技竞争力。深化数智融合,全面加快“智改数转”,引导福邦药业、光鼎电子等企业运用智能化装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项目,创成省智能车间1个,推动园区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
打好人才招引培育突围战。加大引才力度,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双招双引”,重点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具有引领和突破性的高层次人才,力争全年引进省市双创人才10人以上。借力英才平台,实施“海西英才”计划,深化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积极引建重大创新平台,组建高层次校企联盟,年内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离岸孵化器2个。优化人才环境,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沪灌科技产业园等孵化载体建设,从平台、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提档升级园区人才公寓400套,持续拓宽人才子女入学渠道,真正让各类人才在开发区住得舒心、干得安心。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经济开发区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跃升体量、迭新质量,为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更多开发区贡献。”灌南县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齐庆磊说。(曹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