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3月12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前集村不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拓展书屋功能内涵与外延,通过“农家书屋+志愿服务”让书屋“活”起来、“靓”起来,为乡村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如今的农家书屋不仅是一个集阅读、学习、交流、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也是理论宣讲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道德教育的大讲堂、群众能力素质提升的“加油站”。
阅读阵地高标准,个性服务形式多
前集村农家书屋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在建设初期就是高标准,高要求,图书借阅区30多平方米,设有“梦想书架”儿童阅读区域,并配有可坐20人以上的阅读桌、椅,其中藏书9000余册,分科技、法律、文学、历史、儿童等22类,音像制品和报刊杂志多种。设置了有声阅读、少儿阅读、主题阅读等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要。每次的书籍补充都邀请当地群众开出书籍“菜单”,按照群众阅读需求补充书籍,实现了农家书屋的书籍和农民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由于前集村种植蓝莓、黄梨等农作物,不少村民对农作物种植新技术、新信息特别敏感与在乎,前集村农家书屋及时配足、配强、配新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科技类实用图书、手册等,有针对性地满足群众的求知欲望,帮助农民群众提高发展现代农业技能。
农家书屋提效能,全民阅读新风尚
“我们村农家书屋的书籍很多,种类也很齐全,在这里我们能在这里能学知识、增常识、长见识,举办的各类阅读活动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谈起前集村农家书屋,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前集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阅读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党建+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模式,培育和打造“全民阅读推广人”队伍,在村干部、党员、老教师、乡贤等群体中培育阅读推广人,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用“小切口”讲好“大故事”,依托农家书屋,积极开展阅读分享、知识科普、村史传承、道德讲堂、知识讲座等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打通农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让“全民阅读”向“全民悦读”转变。
前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主题党日、暑期假日、重大节日等,在农家书屋常态化开展“书香润童心”“书香为伴 阅来阅好”“书屋书香,阅读悦享”等主题阅读活动,提升了前集村的整体文化程度和自信,坚定了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崛起的信念。
志愿服务注活力,文明乡风添光彩
“多亏了村上的志愿者们一同来分类整理,现在不仅更加整洁干净了,来借阅图书的群众也更多了。”前集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董莉莉说道。
今年以来,班庄镇积极推动前集村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从规范管理、技能培训、示范引领、活动开展、书籍更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和利用率。前集村坚持“建、管、用”相结合,高标准建设,配有专职的文化管理员和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解决了农家书屋缺人、缺管理的难题。前集村农家书屋同时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工作制度。志愿者结合农家书屋管理要求,按照政治类、法律类、农业技术类等对每一类图书进行分类、编码、排列,使每一本图书保持在固定位置上,便于村民按需借阅图书,为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前集村农家书屋与前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密结合,利用农家书屋作为志愿服务的活动平台,组织志愿者对村民开展惠民服务、道德教育和普法宣传等实践活动,使农家书屋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努力使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精神粮仓”。
农家书屋不仅是村民的“精神加油站”,也是孩子们前行路上的一盏灯塔。前集村积极探索实施“晚间课堂”项目,对放学后没地方去的孩子们进行集中管理,让孩子们在书屋里看书学习、做手工等,志愿者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后辅导,切实解决孩子们课后没地方去、周末没人管等问题。(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