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8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连云港市海州湾街道棠梨社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便民宜居”主线,集中优势资源探索社区治理模式,创新覆盖到户、组织到人,引导到户、宣传到人,走访到户、凝聚到人,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四到户四到人”工作法,搭建党群“连心桥”,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覆盖到户、组织到人,下移工作重心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关键,党建引领重心下沉越彻底,基层治理成效就越凸显。海州湾街道棠梨社区在辖区7个住宅小区全部成立小区党支部,由社区“两委”党员班子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便于党员在“家门口”开展组织生活、充分发挥作用,一体解决小区党支部“有没有”“强不强”的问题。积极选树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形成“以社区党委为领导、小区党支部为主体、楼栋党小组为骨干、党员中心户为前端”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到每一个楼栋、覆盖到每一户家庭。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行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建立小区“一站六员”服务机制,推动阵地共用、大事共商、活动共办、小区共治、成果共享,做到小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
引导到户、宣传到人,构建幸福邻里
选拔16名党员组建“棠梨讲师团”,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团长,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小区、进楼宇、进广场、进公园、进驿站、进单位“六进”宣讲活动。创新红色理论、橙色德育、金色睦邻、绿色健康、蓝色法治“五彩课程”,用“小事情”讲好“大道理”。打造“红色梨园”,通过编排说唱、舞蹈、情景剧等节目,把党的精神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达给党员群众,实现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开展“最美棠梨”系列评选,定期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好人”“最美红管家”等,挖掘社区党员先锋、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涌现出南超杰、陈亚琴、李恒毕等一批优秀典型,并自发形成了“有事找小南、小南帮你忙”的百姓口碑。以典型树榜样、以能人聚能量,通过一批党员先锋率先垂范,带领更多居民奋发作为,真正构建起“社区建设我出力,社区发展我受益”的良性循环,营造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走访到户、凝聚到人,筑牢惠民根基
推行“三挂三联”工作模式,9名社区“两委”成员挂片联抓、7名网格员挂包联动、105名“红管家”挂户联系,常态开展“到进访”活动,以走访“面对面”促进党群“心连心”。建立“四个一”访民情制度,明确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走访重点任务,动态搜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健全“平急结合”工作体系,落实“抓管带”机制,动态储备日常照料、水电维修、医疗救治、应急救援、运输保障等方面400名平急转化力量,为关键时候迅速应对突发状况夯实了基础。加强结对共建,通过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挂联区级机关单位党组织深度沟通,设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岗位,每月开展一次共建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关键时刻干部下沉打好基础。
联系到户、服务到人,打造宜居家园
整合小区配建用房、物业用房、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等场地资源,建成东城海岸、龙门山庄、上城山海居等小区党群服务站,分设便民综合服务窗口、党群议事微客厅,配备文体活动设施,延伸服务触角,满足小区居民需要。选派全科社工坐班值守,开展诉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务代办“三代”服务,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党费收缴、退休认证、劳动保障等多元服务。创新“三定三有”服务机制,精准联系关爱特殊群体,实现定人包户有底数、定时巡访有动态、定责服务有质量。探索“居民点单、社区下单、社会组织接单”服务模式,购买“情暖夕阳、幸福人生”“筑梦七彩人生、点亮成长之路”等7个公益服务项目,每年开展健康护理、假期托管、技能培训等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基层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海州湾街道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这一核心不动摇,在基层治理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做更多聚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当好群众贴心人,让党的声音和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让社区更温暖、居民更幸福。(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