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8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海州区新东街道党工委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弘扬“四敢精神”,坚持以实绩为导向,采用识别与研判并重、选拔与培养并重、严管与激励并重的方式,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勇挑大梁,为深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识别研判并重,深度掌握情况
街道党工委注重识别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定期开展机关和社区干部分析研判,全面掌握干部实际表现、思想情况。一是建立信息收集制度。一方面,制定《街道重点项目推进月报表》《“四长”工作过失(错)档案》等制度文件,分类别建立动态信息收集台账,书面记录干部表现情况;另一方面,采取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多方收集的方式,结合干部群众座谈、上级单位反馈、信访举报、部门(社区)述职、党风廉政、绩效评估等情况,全面掌握基层干部日常表现。二是加强谈心谈话。强化面对面谈话在干部识别中的作用,采取主动汇报和领导约谈相结合的方式,中层干部每周与分管领导谈话不低于两次,每周与主要领导谈话不低于一次,普通干部每月与分管领导谈话不少于两次,每年与主要领导谈话不少于两次。同时注重发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测评会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画好干部“立体像”。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将干部分析研判常态化加进党工委会议的议程中,对表现优秀的干部予以鼓励和任用,对于问题较多的干部给予及时提醒或批评,制定街道加减分通报制度,通过务实的举措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能。2023年以来,累计通报加分集体、个人13次;大错扣分2次、中错扣分35次,小错扣分69次。
选拔培养并重,创新用人机制
街道党工委深入实施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加强干部教育,采取新育人思路,实现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一是注重选贤任能。结合干部识别标准,强化研判结果运用,根据街道实际工作需要,大胆启用新干部,2023年,街道党工委提拔中层干部8人,任命新社区书记5人。二是完善教育制度。坚持领导班子带头,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我是党课主讲人”“党课面对面、送学到基层”“初心学堂”“三会一课”等形式,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注重将日常学习同经验总结、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街职工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能力。三是创新用人思路。建立分管领导包片、中层干部包点、社区书记牵头、十条主路配干部的“四长”制度,优化机关人员与社区工作量的匹配,设立全街项目推进清单,加大在项目推进、防汛救灾、创文创卫等一线培养和使用干部,以周反馈、月过堂、季排名、半年一讲评的形式,加强干部评价与绩效反馈,全面增强干部实践能力。
严管激励并重,营造实干风气
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干部严管与激励相结合,把干部精气神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一是管理上全面从严。相继印发《“山海廉韵·青‘廉’敢为”新东街道年轻干部“廉政教育月”实施方案》《新东街道党建引领“转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在街道设置“曝光台”推进作风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聚焦关键岗位、重点工作、重要时间节点,采用实地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各种专项检查20余次,新立案4件,运用“四种形态”主动追责问责15人次,提高了街道干部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验收上补填遗漏。大幅压缩街道层面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对社区多检查促改为主,能与区级层面合并考核的不再进行单独考核。街道党工委还着力于解决过度留痕问题,对必要的记录、台账要看,但主要看工作实绩,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少让社区填报表、写总结、搞汇报。同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让干部更多重实绩、重实干、少浮夸、重基础、抓常态。三是激励上推进成效。在干部激励上,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职务激励与政治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最美一线工作人员评选实施方案》《新东街道聘用制人员激励机制实施方案》等制度,22年以来,提拔4名干部担任部门副职,4名干部担任部门正职;23名表现突出的合同制人员被定为优秀,16名有代表性的同志按照规定被提薪鼓励;按标准发展党员12名。(陈小燕 于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