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6日连云港讯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聚焦经济发达镇“1+4”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建强“一中心”,对接“千条线”,打造了具有经济发达镇特点、柘汪地域特色的联动指挥中心。通过“中心吹哨、镇村报到、分流交办、评价验收”,年均处置影响民生、制约发展问题事项4.2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1%,成功入选省数字乡村建设优秀案例。
借势平台支撑,赋能产业向好发展。坚持数据向产业集中,坚持规范和升级并重,全方位抓好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抓好数据监测。在化工园区“生死存亡”关键战役中,痛下决心打造智慧园区平台,通过安装水、气、红外探头等监测终端,研发应急、封闭化管理等特色模块,实现对安全、环保等问题事项的追踪预警、快速处置,助推顺利通过省化工集中园区验收,并于今年5月份升格为省化工园区。抓实常态监管。聚焦全省安全生产“三年大灶”工作要求,研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将2210个生产经营主体排查进网入格,立足每月家家必到、双随机抽查监管、审批监管联动,动态更新,闭环管理,累计整改隐患3796个,切实将安全生产抓在日常、严在常态。抓牢应急响应。着眼全镇398条远洋捕捞渔船的海上管理,将海洋渔业应急指挥平台嵌入中心“大脑中枢”,通过平台紧急响应,有效调度防御期、休渔期渔船快速回港、紧急情况下渔民就近互救。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农村管理漏洞。聚焦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加大平台设计创新,有效破除机制障碍。紧盯“三资管理”。针对农村普遍关注的“三资”问题,按照“一委三会”表决为前置条件、纳入平台交易为必经环节、资产管理平台预警为监管保障,以“一图一表”形式,对全镇3000余项农村资源发包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强化交易中事项未纳入平台管理、合同到期、未及时上缴承包费“三类预警”,较好解决了村级事项党员不清、群众不明、缺乏长效监管的问题。紧盯空间管控。着眼农村违法建设现象时有发生,打造控违禁违监管平台,借助无人机航拍生成“三维”数据,逐季比对,先后拆除30余处隐藏较深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做到露头就打,有违必拆。同时,将农房建设纳入平台监管,实现审批、建设、竣工的全流程监管。紧盯省界治理。立足省界区域外来人口、过往车辆多这一现状,空间上抓覆盖,在重点区域、关键路口安装视频监控1000余处、全视角高空瞭望21处;时间上抓延伸,深化“网格+警格”,为各村配置定位、可追踪的电动巡逻汽车,消除夜间监管盲区,持续增强中心在社会治安、秸秆禁烧、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监管能力,仅治安案件方面较之前下降24%,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高。
强化底线思维,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立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件件有回应”,巧借平台联动效应,树牢底线思维,保障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抓好矛盾调处。通过与区12345数据打通,结合信访大厅接待,建立平台推送网格、镇级工作力量下沉、“三官一律”进网格三级处理机制,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综合应用,第一时间落实群众诉求有人听、法律疑难有人帮、关切问题有人管。积极应对网络舆情。鉴于现代网络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全市率先建立“网信+网格”工作机制,采取线下舆情网格报、线上舆情平台抓、跟踪管理全闭环,开通敏感舆情短信报告功能,实现了市区网信办、镇中心、村网格员的四级联动、视频互动。服务特殊人群管控。将公安、司法、信访等重点人员以及民政、扶贫等群体准确入格,线下定期走访,线上及时预警,跟踪管控到位。针对近期发生多起智障人士走失问题,尝试搭建智障人士定位追踪系统,通过设置电子围栏,时时掌握人员具体位置、行动轨迹,辅助解决智障人士易走失、难找回问题。
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更好推进联动融合,夯实数字化、信息化支撑,全面释放镇域治理新活力。(匡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