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云区高公岛街道:文化浸润 让美丽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2023-02-28 10: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28日连云港讯 2月20日下午,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史志“七进”暨红色文化巡演第一站走进高公岛街道,这场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盛宴”瞬间在海岛“圈粉”无数。近年来,高公岛街道大力推进文明乡村建设,通过厚植文化底蕴、用活阵地设施、提升使用效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使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盘活资源链,加固乡村文化“精神底板”。

大型乡村振兴公益项目“最艺是黄窝”活动现场,节目新颖、形式多样,舞蹈、唱歌、朗诵、花船表演等节目精彩纷呈,文化广场成为欢乐海洋。“依托本村特有的山海禀赋,我们邀请了专家入驻,共同开展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红利,还能为文旅综合发展增砖添瓦,助力乡村振兴。”黄窝村张立扬表示。贴合村民本色,高公岛街道还开展了“渔家民俗文化节”“我们的节日”“春风阅读”“她播大赛”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类活动。此外,实施“渔家文化传承工程”,各村主干道建设文化墙,宣传“红帆精神”“渔家孝道文化”“小叶梧桐红色文化”,保护“黄窝地名历史”“柳河三棵树精神”“羊山岛渔家风俗”等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

对接需求链,强化乡村文化“阵地弱项”。

“我从年轻时候就喜欢唱歌跳舞,但因为没人教便早早放弃了这一爱好,现在又重新燃起了兴趣。”刚参加完舞蹈培训的惠阿姨开心地说道。为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街道推出“文化先行”项目,由高公岛街道牵头,把活跃在各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舞蹈爱好者、书法爱好者组织起来,邀请专业人士,统一组织培训,鼓励和支持各村文化实践者多创作取材于身边人和事的文艺作品,满足精神新需求。街道还探索性地将海岛书房打造成居民的“充电屋”“致富站”,探索“海岛书房+”模式,包含“海岛书房+红色教育”“海岛书房+渔俗传承”“海岛书房+产业发展”“海岛书房+观光旅游”“海岛书房+美食烹饪”等不同内容,常态化举办书画展、科普讲座、演讲朗诵等活动,使海岛书房成为居民学习教育、休闲娱乐“打卡地”。

延长效能链,促进乡村文化“机制升级”。

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仅停留在“文化乐民”层次,更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提升群众整体文化素质。高公岛街道不断规范农村文化活动台账,每次活动都登记好方案策划、开展详情、突出亮点以及拍摄的视频照片等各项信息,做到“一活动一档案,一活动一总结”,同时规范各项活动财务支出,及时公开花费明细,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人员管理方面,探索“理事会负责制”,搭建乡贤联系平台,充分发挥乡贤达人、文化能人、村民代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使用管理、监管看护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对规章制定、经费收取、队伍管理、设施维护、活动组织等事项进行“一事一议”。

下一步,高公岛街道将继续立足地方实际,改革供给侧、对接需求链,积极探索盘活山海特色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拓展文化惠民新模式,以文化浸润让美丽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管文靖)

标签:海岛;街道;海岛书房
责编:季昱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