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连云港市需要打开“长线发展空间”
2023-01-16 09:51:00  来源:连云港日报  
1
听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商品,成就了一批潜藏在乡村原野、里弄街巷间的“老字号”,塑造了一批独具地方风味的非遗品牌。

走进现代生活,这些非遗技艺又面临着传承人队伍逐步老化、传承工作队伍青黄不接的整体态势。那么,我市的非遗项目怎样才能焕发新的光彩?能否重新激活非遗传承机制的整体效能,以期为我市的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长线发展空间”呢?

我市面临非遗传承“老龄化”趋势

福字一“点”设计成寿桃,寓意“福寿双全”;兔子耳朵旁添加个蝙蝠,寓意“福在身边”……随着兔年春节的临近,我市80后剪纸非遗传承人管艳紧锣密鼓地推进兔年福字系列剪纸的创作。今年大年初三,她将受邀参加市少儿图书馆主办的少儿非遗课堂,现场讲解中国剪纸文化,力求通过手把手教授,让少儿读者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在我的记忆中,剪纸是儿时记忆中最美丽的符号。每逢节庆喜事,心灵手巧的母亲就会剪出各式花样的团花剪纸来布置房间,装点生活。”管艳回忆道。2000年在校期间,她开始自学剪纸创作,同年,得到徐州市著名剪纸艺术家刘毅的悉心传授,剪纸技艺大进。在学习老一辈的剪纸技巧之余,管艳又结合青年人的审美走向和创作技法,让这项传统艺术焕发更多光彩,也彰显了非遗传承过程中的“青年力量”。

当前,我市非遗传承工作仍面临“老龄化”趋势。“有许多土专家、田秀才,文化水平不高,但都身怀绝技,往往是传承技艺的巧匠、带领致富的能人。”市文广旅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坦言。但这意味着他们年纪偏高、精力不足、适应能力下降,同时由于市场萎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技艺学习周期长等原因,愿意从事传统文化事业的手工劳动者越来越少,非遗项目传承逐渐显现出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赣榆肘鼓子是当地一项著名的曲艺,2015年时,传承人只有5个,年龄最小的王起娥当时也72岁了。近些年,随着王起娥的去世,青年人对这项曲艺的关注和兴趣大大锐减,肘鼓子的传承也变得举步维艰。当然,这同时也是当下中国“非遗传承”的现状,年轻群体不肯学,只能靠老艺人们顶着高龄咬牙坚守。而保护非遗关键就在于保护非遗传承人,若不能让非遗传承人群体实现良性循环,就免不了面临“人亡艺绝”的趋势。

根据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市市级以上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中,65至69岁传承人有22位,70岁以上有60人,而40岁以下青年非遗传承人占比相对较低。因年龄、身体等客观原因,大部分非遗传承人参加活动的频次和质量总体在下降。目前,3名海州五大宫调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已经去世,只还有市级传承人。“不难看出,传承人队伍老龄化逐年加重,后继乏人,给传承保护工作造成不小压力,培养和储备年轻传承人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

需要不断健全完善项目和传承人体系

早在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提出,要建立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到了2017年,我市在全国首家创新性采取“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相继取消4个市级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资格,并对7个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予以约谈警告,非遗传承人的“帽子”不再“一戴终身”。此后,我市一直在积极推进此项机制,同时加强工作监督跟踪,推进“荣誉传承人”设立,形成“优胜劣汰、创先争优”氛围。

“退出机制有助于纠正一些申报人的短视行为和功利主义,为盲目的申报热降温,引导各地将重心从‘申报’转移到‘保护’上,但本身也显示出一些非遗传承难以为继。”业内人士分析道。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非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长期以来,“重申报、轻保护”也确实是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比如,个别非遗传承人在得到头衔之后,不怎么干实事,这就需要一种合理的运作机制,来有效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推进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非遗传承以良性土壤。

“光靠让不合格的传承人退出是不够的。”市非遗保护中心专家介绍。一些传承项目失去生存土壤,传承人就只能维持生活,大部分会被逼另谋他业。为防止“人走技失”,让传承人过得尊严体面,真正将手中绝活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就要加大保护力度,给传承人提供更好条件,尤其对于可进行“生产性保护”的项目,可以帮助搭建更大平台,做好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工作。当然,同传统手工技艺相比,许多非遗项目无法走“生产性保护”这条路,这就需要政府对此投入更多关注和经费,也需要全社会建立责任意识,培养社会各界对港城文化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彰显文化向心力。

可以创新打造“传承人群”的路径

日前,2023年度全市非遗保护重点工作计划出炉,计划中提及一个亮点工作:推进公益性、群体性传承项目,探索实施“传承人群”制度,认定一批大众化项目“传承人群”。市文广旅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只有广泛调动积极力量,才会尽可能抢救性保护更多非遗项目。所以,我市不断探索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授予称号、表彰鼓励等方式,推进传承人收徒、授徒工作,鼓励组建团队进行传承活动。”

2021年,我市发布非遗“乡土人才”招募计划,从租金优惠、项目资金扶持、营销推广支撑等多方面出“硬招”。如今,一大批非遗人才走进民主路文化街、二道街文化街区等景区,开馆设点,非遗加速进入百姓视野、融入生活。省“三带”新秀徐姝姝就在民主路经营面塑工作室。“我大学学的是韩语专业,毕业后做的是会计工作,但在母亲影响下,10年前辞职开网店,搞人像订制,之后慢慢转向面塑领域。”这几年她明显感觉到政府部门对手艺人的认可与重视,让她觉得自己的手艺活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她还获得市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称号等,坚定了非遗传承之路。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日前,江苏省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圆满收官,其以推进江苏文艺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青年人才培养新路径,为传统非遗传承的“年轻化”助添一把火。市淮海剧团青年演员薛梦雅入团工作已有9年,曾被观众批评身上的舞蹈范儿太重。入选“名师带徒”计划后,老师许亚玲指导她加强戏曲基本功和唱腔的练习,时常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线上教学,督促她在家也不可懈怠,坚持练功。几年来,薛梦雅已斩获多项省级以上荣誉,持续深耕戏曲艺术的信心也更坚定了。她说:“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未来就要向着标杆奔跑。”

做大做强社会化传承传播,也是应有之举。市文广旅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坦言,2023年,他们将以举办“连云港非遗保护20周年”系列展览展示活动为总统领,做好年度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非遗保护20年”工作成果展览展演、园博会非遗展等社会化传承传播等;同时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推广融合,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线上自媒体200人”“非遗推介官”计划;组织专场业务培训,提升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运用新媒体、自媒体能力,形成线上推广矩阵和人人都能灵活运用线上阵地推广产品良好态势。(张晨晨 徐洪绕)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