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农民钱袋子鼓了 日子蒸蒸日上
2022-09-21 14:45:00  来源:连云港日报  
1
听新闻

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时节,在一场场秋雨的灌溉下,稻穗开始变得饱满,阵阵微风吹过,渐带分量的稻穗开始低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村民孙凤永最喜欢的正是当下,房前屋后的黄瓜、丝瓜、茄子隔三岔五可摘,地里的花生、玉米渐次开始收获,再过一段时间,大面积的水稻将迎来丰收。

今年59岁的孙凤永,是小荡村会计。他和老伴李素芹种了20亩的土地,养育了两个儿子。现在大儿子在镇上一家物流公司当司机,大儿媳在镇上一家小企业做客服,所以孙子、孙女上学的接送任务都由孙凤永承担。小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在南京成家立业,李素芹这两年都在南京帮忙照顾小孙子。

新坝镇土地资源丰富,孙凤永家有20亩的良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孙凤永说,这些年,水稻、小麦的亩产量不断提高,现在一亩水稻田能产1300至1400斤的稻子,小麦的亩产量也在1000至1100斤,20亩地的收入每年能有两三万元。

左右成排的二层小楼,掩映在大片的稻田间。屋前,孙凤永指着远处的庄稼地告诉笔者,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种地,现在流行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今年村里有2000亩左右的农田实现了土地流转,涉及百余户村民,他们每亩地每年可获得1200元的流转费,想打工的农户还可继续去种地。

“每年的土地流转费2万多元,孩子们都在镇上企业上班,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一家人的收入还是可以的。”孙凤永说,这些年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仅来源于土地本身,更重要的是家门口小型企业的增多,让年轻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最近这几年,大儿子在镇上购置了房产,添置了小轿车,小儿子也在南京按揭买了房子。孙凤永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孙凤永家是无数普通农民家庭变得衣食富足的缩影,经营家庭农场的谢家父子则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新坝镇的谢立权和谢意父子,2013年看好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前景,开始大面积流转土地,从事家庭农场经营,这在当时属新坝镇第一家。

“前几年一直在投钱,最近三四年开始收支平衡,慢慢有盈余了。”长时间的室外忙碌,谢立权被晒得黝黑,但是看着家庭农场一步步走上正轨,他内心满是自豪感。

注重品质、看重品牌,让谢意农场的口碑越来越好,在市区及周边都小有名气。在各项助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这些年培育的葡萄、草莓、西瓜等多项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中,农场首创草莓套袋免洗技术,延长了草莓储存时间,实现了草莓远距离快递运输,顺利打开了江浙沪销售市场。

近年来,谢意家庭农场先后投入400万元资金,建设各类温室大棚20栋,对农场门楼、进园道路、停车场、葡萄长廊、地暖设施等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检测溯源室、分装室、仓库、餐厅等产业配套设施,为打造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谢家父子不仅自己的腰包鼓了,农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周边农村劳动力的再就业,每年有将近3000人次在农场打零工、赚外快。农忙时节,还从云南、浙江等地雇佣熟练工千里驰援,仅用工这一项,农场每年就要支付40万元的工资。

相比过去,新型职业农民的兴起,正成为带动农村发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羊。目前,在新坝镇,类似谢家这样的家庭农场有104家。

过去的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9340元增长到2021年的21373元,年均增长9.6%。10年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年均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