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城市留守儿童”需要爱呵护
2022-07-26 10:36: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我们的城市,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最渴望父母关爱和呵护时,父母却远离家乡,到发达城市打工谋生,熟悉的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被称为“城市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成长中爱和教育的缺失,却极易导致他们性格孤僻、脆弱和敏感,有的甚至出现认知偏离等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目前,“城市留守儿童”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心和关注。

衣食无忧

但他们渴望父母陪伴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海州街道砚池社区64岁李士莲的家,13岁的外孙小乐(化名)正在屋里看电视。李士莲说,小乐今年就要读初一了,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就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才能回家,如今受疫情影响,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小乐是李士莲大女儿的孩子,二女儿的儿子也是她和老伴照顾,小夫妻俩同样在外地打工。两位六旬老人照顾两个十几岁的男孩,辛苦可想而知。“到大城市打工,赚的钱多些,他们还有房贷要还,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帮着点。”李士莲说,一家四口靠老伴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是不够的,所以老伴退休后又出去找了份保安的工作补贴家用。因为自己的文化有限,孩子到了三年级就辅导不了,疫情期间,学校经常要求家长上传孩子的健康码等资料,李士莲和老伴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最终还是小乐自己“搞定”的。

当记者问及小乐成绩时,李士莲笑着让小乐自己回答,小乐想了一下说:“还行吧!”至于弟弟的成绩,小乐说,“语文不咋地,数学不咋地,英语也不咋地!”李士莲说:“孩子考完试,从来不和我们说成绩,我们也不问,只是鼓励。”小乐的爸爸妈妈一个多月才能和孩子通个电话,一次能聊一个多小时,聊聊生活,聊聊学习。

59岁江希兰的孙子小晨(化名)也是一名“城市留守儿童”,爸爸在南方开大货车,一走就是三四个月,妈妈也在外地打工。“他们几乎每天都和我视频通话。”小晨说,爷爷奶奶还有老太对自己都很好,但他依然很想念自己的父母。江希兰无奈地说:“儿子在我们这边开公共汽车,一个月工资也就四千多元,可到南方开大货车,一个月可能拿到一万多元,如果不是因为工资高,谁又愿意离开孩子背井离乡呢!”如今,7岁的小晨马上就要读一年级了,只有初中文化的奶奶江希兰很为他的学习担心。“我们那个年代的初中生,还不如现在的小学生水平,我也就现在能教他背几首古诗,连拼音都教不了。”江希兰说,“孩子跟着我们,虽然不缺吃穿,但学习和陪伴成了最大的问题。”

家庭教育缺失

他们易成“问题儿童”

记者了解到,很多城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都有这样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亲情缺失,他们普遍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使他们极易成为“问题儿童”。

“16岁之前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中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极易导致心理异常、性格孤僻、认知偏离等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海州街道党建办主任陈荣表示,“城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学习、心理、安全、道德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孩子知道家里供其读书不易,同时也体谅到父母背井离乡打工赚钱的辛劳,于是奋发学习,成绩优异;但绝大多数孩子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监管,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又因年迈而力不从心,或是文化水平偏低,重养轻教,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致成绩较差。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得不到正常的亲情呵护和关爱,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有的孩子在情感、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和祖辈说,甚至会撒谎。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在节假日不是独守家中就是和同龄人结伙外出玩耍,而孩子的安全意识还不成熟,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较高。此外,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和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极易使他们受一些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不少父母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心理,于是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这也极易让孩子形成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各地关于留守儿童事故的新闻报道触目惊心,本该单纯快乐的年纪却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让人扼腕长叹。

多方相助

补齐“留守儿童”缺失的爱

“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海州街道党建办主任陈荣说,“每逢节假日,我们街道下属几个社区都会邀请‘留守儿童’开展‘七彩夏日’活动,除了普及防溺水、防中暑、用电安全等假期安全知识,志愿者还会教他们学习绘画、书法等;寒假还有‘缤纷冬日’活动,剪窗花、写对联、贴福字,为留守儿童在冬日里添一份温暖。与此同时,社区图书馆常年开放,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可以安静学习的环境;各个社区还有电子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可以让他们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适当放松。”另据了解,各个社区还经常在节假日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为他们带去慰问品和学习用品,送去节日的关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坚持定期走访、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能快乐、健康地成长。”陈荣如是说。

连云港市不少学校也在加强假期未成年人特别是“城市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有学校在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同时,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有心理问题的“城市留守儿童”有意识地多加了解,以便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疏导。社会各机构和组织也经常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爱心的大学生给他们提供义务学业辅导、志愿者甘当“爱心妈妈”,用耐心和关心填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的亲情。

当然,社区的关怀再温暖、学校的心理疏导再及时、“爱心妈妈”们的爱再细致,也比不上亲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作用大。虽然,没有这些人的补充,许多“城市留守儿童”的道德滑坡或许会更厉害。陈荣认为,父母是孩子主要的情感寄托和倾诉对象,长期和规律的情感互动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发达的通讯技术下,家长们应该多与孩子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加强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另外,家长还要多和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父母的爱、一个温暖的家,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记者 侍敏 通讯员 王弘烨)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