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庆丰收·我代言丨灌云东王集镇党委书记成善华:抓实“五大工程” 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2021-10-12 10: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镇抓实“五大工程”,切实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在新时代开好乡村振兴新局。

抓实人才强基工程,蓄积乡村振兴动能。我们常说,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人才同样是关键。尤其在乡镇,乡镇干部处于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乡镇干部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工作是否能够干得好。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蓄积发展动能,东王集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镇选派一批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素质过硬的青年干部、党员,定村帮助各村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东王集镇还招聘了20余名敢于吃苦、甘于奉献、思维开阔、创新力强的乡村振兴专员,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人才要选好,更要育好用好。为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东王集镇坚持常态化抓好干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四微四促”活动。党员干部走上讲台开展“微讲堂”,分享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组织定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员开展“微调研”,深入农村,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村集体找思路、谋发展。组织镇村干部走进“微考场”参加测试,以考促学,推动干部队伍自觉提升干事创业能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组织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参加“微讨论”活动,提出新方法、新思路,找准差距补短板,将智慧运用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同时,开展“领头雁”提升计划,带领镇村两级干部约30人,赴盐城市梁垛镇、安丰镇、三仓镇、弶港镇和宿迁市耿车镇、蔡集镇等多个乡镇考察学习,帮助村社书记学经验、长见识、开眼界,探索富民兴村新路径。

抓实产业带富工程,拉动乡村振兴引擎。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从多年的发展来看,乡村经济薄弱、农民难富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如今,传统农业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更遑论助力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最佳的“药方”就是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发展,帮助农民致富。为实现产业带富,今年以来,东王集镇从镇、村两级同步推进,以招商大突破、项目大建设、集体经济大提升,拉动乡村振兴引擎。

镇级层面,东王集镇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放在“头版头条”位置,厚植“人人都是招商人”理念,书记、镇长集中精力抓招商,分管领导、专业条线、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干招商,主动出击,紧盯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从“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出发,实施优势产业招商突破行动,拟定产业链招商目标清单,依托镇内工业集中区,聚力招大引强,招引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项目。

牢固树立“服务员”理念,通过“订单式”“保姆式”“妈妈式”服务,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达产。目前,总投资40亿元的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进行打桩,工程桩已完成2000余套;总投资近3亿元、占地约109亩的电子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5100万元的贤博科技滤芯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内装阶段,预计年内即可投入运营生产……同时,依托镇内主题服饰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696亩的衣趣小镇,构筑主题服饰产业集群,打造中国主题服饰产业第一镇。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东王集镇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村级层面,为帮助村民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东王集镇在镇内18个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工作,既能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又能获得工资收入,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流转土地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方式经营,提高种植效率和效益,实现土地增效。目前,东王集镇内共有合作社129个,家庭农场100余家。

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发展理念,镇内各村结合村情实际,积极摸索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的特色产业,黄杨村绣球花种植、盐河村火龙果、五彩米种植,兴春村富民产业基地西瓜、豇豆、西葫芦种植已然成为各村叫得响的“名片”,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帮助千余名群众,尤其是一些就业困难的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的就近就地就业。

抓实基建提升工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受长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乡村要振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东王集镇坚持以群众期盼为工作落脚点,着重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向前。

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完善村社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是提档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东王集镇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按照“三改三提升”目标,完善村社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场所面积达标、硬件配置齐全、场所功能完备,推进场所规范化建设,丰富场所服务功能,全面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

同时,镇上成立为民服务中心,从硬件建设、服务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严格、细致的规定,设置咨询引导区、综合服务区、自助服务区等区域,8个审批服务窗口,办理审批服务事项40余项,倾力打造为民办事综合平台,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着力加大对学校、道路桥梁建设、完善力度,对辖区内东王集中心小学进行续建,新增教学楼、食堂、报告厅及其他相关附属设施,在中小学配备消防系统,有力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提升了校园的安全指数。同时,为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补齐道路桥梁建设短板,集镇区内新建农路6公里,完成进镇主干道任直路1100米黑色化,重建危桥7座,改造桥梁8座,保障了群众的安全出行。

抓实环境改善工程,扮靓乡村振兴颜值。农村人居环境,代表着乡村的“颜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颜值”,东王集镇坚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目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来打,以垃圾整治、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整治、示范村打造等为方向,推动镇村环境面貌提档升级。

一方面,下大力气整治“脏乱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施以来,东王集镇强化垃圾收运整治,平均每天清运垃圾22.5吨,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垃圾点周边5米范围内无臭水、无异味。大力度实施“三清一拆”,整治五堆1960处,拆除违建3000余平方米,破旧房屋12个、破旧圈舍72个,拆除204国道沿线老旧店招店牌500平方米,翻新店招店牌200余个。持续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疏浚河沟5.1公里,清理河塘沟渠、排水沟597条,整治黑臭水体13162米。改厕12530户,完成15个村公厕建设、13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座,铺设污水管网约3.95万米。整治畜禽粪污310户。

另一方面,花细功夫打造“示范村”。为切实发挥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效应,东王集镇结合绿美村庄和特色田园乡村打造,倾力打造元邦、韩圩、伊东、小垛、直属等5个宜居宜业宜游示范村。以元邦村为例,当下,走进元邦村“四大门”,原本“脏乱差”的环境已经逐步具备了“打卡点”的颜值和气质,古朴大气的地名标识抚慰人心、黑色柏油路上彩色的分割线带着希望绵延、整齐美观的文化墙传递着正能量……以“善”扬名的“四大门”再次以“美”出线,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下一步,东王集镇将下足功夫,对全镇其他16个村进行达标打造,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并依托水美、田美、道路美、景观美的高颜值新农村,倾力发展好农家乐、基地游、沿河风光游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切实提升生态资源的变现能力。

抓实素养提升工程,涵养乡村振兴底蕴。乡村要振兴,不仅物质上要富裕,精神上更要富有。乡村振兴路上,东王集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不误”。依托镇原有文化站,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在全县率先打造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00余平方米的实践所,涵盖了道德讲堂、红色历史文化教育馆、农家书屋、未成年人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高标准打造健康教育主题公园、文化广场、好人长廊、韩圩村“一碑四谱”展览室,在各村社严格按照要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备各类功能室,建设乡村大舞台,为传播党的先进理论、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开展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夯实阵地基础。

结合灌云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东王集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平台载体,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宣讲、文明新风大讲堂、文艺演出、道德模范进讲堂等活动,坚持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以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和需求的文化活动,提振农民的精气神,让群众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以“传家风立家训,凝聚文明力量”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家风家训征集、好婆媳、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树家风、晒家训,全面培育文明和谐风尚。同时,镇村23支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发布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帮扶困难群众、疫情防控排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在亲身实践中不断提高文明素养,涵养积极向上、文明有礼、乐于助人的乡村振兴文化底蕴。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乡村振兴之路任重道远,但使命光荣,是我们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立足乡镇基层,我们仍要坚守本职,再深耕、再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充实群众的获得感,用党员干部的使命感,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出基层干部的奋斗篇章。

标签:乡村;振兴;集镇
责编:罗鹏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