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司法所不忘初心服务惠民铸品牌
2018-12-28 15: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28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朱代桂祁昌玲王涛)“要不是镇司法所帮忙,俺还不知道哪天能要到这几万元工资呢,真的很感谢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日前,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兴庄村渔民王容富告诉笔者。这也是海头司法所坚持惠民服务众多事例之一。

  近年来,海头司法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司法所和法治惠民服务先进集体。

  标准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为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海头司法所结合沿海镇特色,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基层基础提档升级,进一步规范了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凸显了海滨小镇法治文化。

  在标准化建设上,在区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帮助指导下,该所新建了6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便民服务区、办公区、纠纷调解区和执法管理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在便民服务区设有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共设置特殊人群管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综合服务四个服务窗口,窗口每天安排专职人员值班服务,开设便民触屏一体机、便民桌椅、公共法律服务指引牌等,为前来办事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为探索“七五”普法更多更好的新思路、新途径,进一步规范中心工作,该所还制定各项制度、工作流程,并设置监督岗,设立了“法治小书吧”,汇集了法治书籍、文学类、科学类、生活类各种类型的书籍和报刊,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在闲余之际,静下心来翻阅书籍,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法治素养。

  该所还十分注重法治文化氛围营造,设有法治宣传教育室、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公证服务站、社会组织工作站三个功能室,让渔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发挥沿海特色,开展形式多样法治宣传教育

  “七五”普法以来,该所结合海头沿海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成立普法小分队到渔港进行法制宣传,进女工较多的网具修补工厂开展“3.8妇女节”劳动法宣传活动,进学校对渔娃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讲解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识,到集市开展法律常识宣传,进机关开展干部学法用法知识宣传。同时在广场、路边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进行各类普法宣传。今年来共开展送法活动20余起,举办法治讲座12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3000余份。

  今年,该所通过在院内设置法治宣传栏和草丛普法宣传牌,将法治宣传标语、法治名人名言、法治典故、普法漫画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一道亮丽的法治风景线,不断从点滴细微处润泽群众生活,全面提升沿海渔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水平。

  为安置帮教对象提供帮扶就业岗位,是该所坚持不懈的举措。近年来,海头镇在册社区服刑人员没有出现脱漏管和重新犯罪现象,为确保人人都能安置就业,该所创新了一套办法,多渠道安置帮教,让他们及时就业上岗。目前,全镇共安置帮教人员267人。仅安置帮教基地——连云港市海昌电子有限公司阳光扶助就业基地就为他们提供就业帮扶21人次,让他们找到人生的新起点。

  调解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海头镇是全区近海捕捞和浅海水域养殖特色镇,全镇有五万亩浅海水域养殖面积,近海捕捞渔船达一千余艘。近年来,海头司法所秉持着“培育社会组织,助力法治海头”这一工作理念,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壮大服务队伍,满足不同需求的社会组织和沿海渔民。镇里先后成立法律服务协会、近海捕捞协会和浅海水域养殖协会、农民工维权中心等渔民社会组织,积极为沿海渔民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书等服务。该所还定期走进沿海企业、工地、捕捞渔船开展送法活动,特别是“讨薪”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得渔民的欢迎。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组织如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协会、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通过开展心理疏导讲座、工作技能培训,积极帮助服刑人员更好的融入社会。近海捕捞协会和浅海水域养殖协会还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开展知识讲座,普及海洋养殖知识,宣传《海洋法》相关规章制度。

  今年,海头司法所为完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缴”工作目标,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现有3名专职调解员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惠民服务,各村实现调解队伍“1+2+2+N”模式,即1名专职调解员、2名兼职调解员、2名矛盾排查信息员,N是积极吸收退休老干部、教师、有威望老党员、乡贤进调解员队伍。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基层矛盾排查信息员会议,对基层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专人,限时调处。仅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00余件,受理调处纠纷310件,调处成功310件。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