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0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金丹丹)东海县公安局牛山派出所英疃社区民警张英龙是一名90后小伙,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用自己的青春热情扎根社区,以自己的耐心和细心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让小事不出村;入户走访,搜集信息,不放过任何涉及安全的蛛丝马迹。打造平安社区,是他对社区居民的郑重承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年轻的社区民警,了解一下他一天下来的工作。

上午8时许
早晨不到8点钟,张英龙就来到了所里。笔者看到这位年轻的民警双眼通红,眼里面布满了红血丝。“昨晚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回家有点晚,因为最近事情比较多,所以每天都起得很早,眼睛红点没事,我们经常这样都习惯了。”面对笔者的询问,张英龙笑吟吟地说道。8点钟,张英龙收拾好“装备”,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上午9时许
9点钟张英龙来到辖区居民小区,对消防安全进行摸排检查。“仲夏时节,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必须对居民小区进行安全检查,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张英龙说尤其是高层住宅小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而许多群众存在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情况,这一直是张英龙比较担心的事情。
于是他积极组织发动社区网格员,在每栋楼的单元门上都张贴了关于私拉电线容易发生火灾的宣传海报,遇到居民群众便对他们进行宣讲私拉电线的危害。居民反映称现在家家几乎都有电动车,充电确实是一个问题。是啊,除了宣传危害,还要解决群众充电难的问题才行,为此他积极与小区物业进行沟通,争取在小区内设立自助充电桩,在他的努力下辖区已经建成了一个自助充电桩的小区试验点,其他小区也在逐渐探索设立。

上午11时许
社区居民老高夫妇前来警务室寻求帮助,说起给他媳妇落户口的事情。张英龙想起来上个星期走访一户居民时,确有一个中年妇女说要落户口的事,她说她老家在黑龙江,小时候家里重男轻女没给她落户口,在18岁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老高,就跟他来东海生活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户口,现在年纪大了容易生病,没有户口身份证也没法办理医疗保险。张英龙把这件事给记下来,并给了刘女士一张警民联系卡,答应她努力帮她把户口落下来。
今天夫妇二人拿着警民联系卡找到了警务室,张英龙对二人进行谈话形成了书面材料,并对刘女士进行DNA血样采集。年近半百的老高搓着双手像个大小伙一样地说,由于刘女士没有户口,现在他俩还没有领结婚证呢,说等户口落好了就去领证,还要请张英龙喝“喜酒”呢。现在材料已经上交户政部门,由于时间比较久远,还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清楚。老高是一名送水工,刘女士说大老远嫁过来跟着老高生活虽然清贫些,住的是廉租房,但是生活得简单、幸福,自己也很满足。张英龙心想一定要尽快把刘女士的户口给落上喽,满足老高夫妇多年的“领证”心愿。

中午12时许
中午12点,张英龙正要回单位食堂吃午饭,又接到群众求助电话,说有一位大爷找不到家了。张英龙迅速出警至现场,发现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坐在路边。张英龙立即上前扶起老人。经过询问,老人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并说自己家在黑龙江鸡西市,这一状况让张英龙犯了难。经过观察,张英龙发现该老人衣着干净,不像是长途跋涉来的,应该就住在东海附近。于是,他带着老人四处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打听到老人女儿家的住址,并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回其女儿家。

下午2时许
村民打电话说想签和解书,希望张英龙帮忙。其实这事张英龙是知道的,两家邻居因为几平米的一块菜园子多次发生争吵纠纷,张英龙和村干部对此事也进行了多次调解,最后是通过双方亲属做工作才达成和解。看到双方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张英龙很有成就感,告诫村民有事商量着来,不可以采取辱骂、打架等方式解决,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触犯法律还可能会受到处理制裁。
从村民家回来,张英龙开始抱起手机开展“线上”工作。张英龙建立的社区微信交流群多达492人,此外每个居民小区也都物建了相应的网格交流群,总人数在2000人以上。张英龙还经常利用微信群发布一些预防诈骗、防火防盗等热心提醒,微信群里经常会有人咨询他各种问题,办理居住证需要哪些流程、外地出生的婴儿如何落户口等各种问题,张英龙都予以一一解答。作为社区民警,难免会有很多人私加微信,张英龙并没有区分工作号与私人微信号,虽然每天的信息量大一些,但能够及时帮助群众答疑解惑,让群众少跑腿,他觉得还是十分有意义的。此外,这些微信群也是他获取社区情报信息来源的重要阵地,经常有群众私聊提供线索、反映情况。

下午4时许
“英疃社区民警张英龙提醒您,请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请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为了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高见警率压降社区发案率,张英龙每周都会组织社区群众开展2-3次义务巡逻,围绕社区巡逻、邻里守望、矛盾纠纷调处、信息收集上报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创建一支50人规模的义务巡防队伍,义务巡防队员从社区之中招募,服务于社区平安建设,真正做到了发动群众、群防群治的效果。为了激发义务巡防队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英疃社区中心警务室实行社区网格积分奖励和见义勇为基金表彰的双轨奖励机制,群众参与巡逻的积极性很高。辖区群众看到一支由民警带队的“红马甲、红袖标”的巡逻队伍,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民警以及参与义务巡逻的居民点赞。到这里,一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由于白天居民很少在家,张英龙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入户走访,以学校为宣传阵地,经常在家里有孩子在学校见过张英龙的会倍感亲切,能进入群众家门坐下来跟他们聊聊天,张英龙感觉能被群众接纳、信任、需要,作为社区民警就有存在感。

下午6时
张英龙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在离开警务室前,他总是会看看墙上他亲手制作的照片框,看着和他合拍的群众个个面带微笑,他就有满足感。“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过去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时我总是会思索今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做得还不够好,需要改进的。”张英龙所做的虽然都是些小事,但是张英龙知道正是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才能把社区工作做扎实,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