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连云港 > 关注连云港 > 正文

0

过去十年 连云港从资源城市变为工业城市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2-05 09:44:00

  中国江苏网12月5日讯 我们的家庭财富是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获得的。我们这座城市也是这样。每天,我们每一个连云港人都在为我们这座城市增加财富。那么你知道连云港每天会制造多少财富吗?你知道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吗?笔者从市统计局获得一份关于“连云港的一天”的大数据,从那些数字中读懂港城经济现状和走势。

  过去十年 连云港从资源城市变为工业城市

  今天,人们阅读连云港城市产业数据的时候,会清楚地指出连云港主要产业为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然而在连云港经济发展历史上,连云港曾是一个资源大市。笔者查阅市统计局发布的“连云港的一天”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连云港每天原盐产量达到4155吨,磷矿石产量达到825吨,化肥产量为401吨,水泥产量为942吨、纯碱产量为333吨。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这些数字可以明显感到那个时候的连云港真正是一个资源生产型和农业产业为主的城市。

  那么我们的城市是如何实现第一次转型的呢?笔者在阅读“连云港的一天”大数据是发现2009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我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连云港经济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那一年,我市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连云港资源型的产业例如原盐产量下降到每天1533吨,磷矿石产量下降到266吨,而水泥、纯碱等工业生产产品出现了上升。

  那么这样的转型是如何实现的呢?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连云港企业面临众多压力。在压力重压下,连云港企业开始推进新一轮科技创新。医药、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家龙头企业在坐稳主流市场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启了科技创新时代。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康缘药业纷纷进军生物制药领域,目前多家企业在生物制药领域多有斩获。神鹰碳纤维、奥神新材料、中鹏电子等一批新材料企业经过多年酝酿,一批行业领先产品也开始爆发,陆续占据行业位置。天明机械涉足特种车辆生产,716研究所开启工业机器人时代和智能交通新业务,中复系开启水厂、碳芯电缆等新业务。在企业转型的同时,连云港传统资源型产业也面临众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市开始发展以资源加工、制造为代表的临港产业,新海石化、镔鑫特钢、盛虹石化等一批企业开始在连云港扎根。这些力量最终推动了连云港从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变为一个工业城市。

  转型关键让城市产业基础更牢

  资料显示,2016年全市企业缴纳所得税47.24亿元(全市税收总收入170.79亿元),仅此一项便为全市贡献了27.66%的税收收入;22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32.08亿元,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38.5%,拉动全市生产增长4.7个百分点;各类企业用工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达40%,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中有将近一半是在各类企业。这一系列数字显示,工业经济正在成为连云港城市经济正在主要力量,连云港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转型,即从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城市。

  不仅如此,连云港工业经济也带动连云港城市知名度提升。连云港医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具创新力、最有特色的产业门类,并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医药产业研发分工,成为中国独特的“外交名片”。以716研究所为代表的连云港机器人产业正在参与中国制造2050变革,并在多个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智能工厂。连云港高端装备在坐稳中国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中亚、非洲、南美市场。

  今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转型到来,连云港新一轮转型已经开始酝酿。连云港专家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连云港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我们如何发展产业?产业是区域经济主要供给力量。只有产业强,城市才能有竞争力,才有更多余力提高城市公共供给能力。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三新一高”和临港两大产业板块。未来,我们必须不断通过政府政策供给,为这两大板块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我市要为未来50年谋划一至两个未来产业。其次我市需要提升港城物流能力。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城市物流供给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中欧班列开通,未来城市之间物流竞争就是服务竞争。连云港必须提升整个物流供给系统能力,这其中包括物流服务、物流金融等众多方面。特别是信息时代,只有快速的物流才能确保连云港继续保持城市产业成本优势,才能带动更多的产业资金向连云港涌动。再次,连云港需要提升城市公共供给能力。这包括教育、卫生、生活等众多方面,这些看似民生的事项其实关系着连云港产业中高端人才的聚集。

  用系统化思维谋划城市经济转型

  统计年鉴显示,今年,连云港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连云港正在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然而当我们翻阅刚刚出炉的2016年“连云港的一天”统计数据,我们会发现,我们这座城市一些传统的优势正在被其他城市赶超。在这样背景下,连云港如何发展区域经济,为我们新一轮转型打下“强心针”呢?系统化思维也许是一种路径。

  以陕西为例,陕西为例发展旅游产业将全域作为一个旅游“大系统”来把握,把各市县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子系统”来打造,注重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强整体设计和互动联动,推动陕西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专家表示,这种发展思路其实也适应经济转型。因为今天的转型不同于过去,今天转型涉及地方非常多。今天产业转型是一个全体系的转型,其中包括信息技术进入,改变了传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式。而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型,企业需要投入资金,相关的信息技术单位要提供技术供给,政府要改变传统服务企业方式,加快简政放权力度。只有所有服务产业转型的子系统全部运转起来,这样的产业转型才能有效高效。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产业链思维。这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真正地做到非常难。幸运地是今天我们非常认同每个区域发展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应该同质化。我们不妨将每一个支柱产业链进行系统分块,根据产业特色和区域优势将这些产业链环节分区经营。所有项目来都“按图索骥”,项目所得利益共享共赢。

标签:

责任编辑: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