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解码“盐”脉基因 大学生实践团走进滨海开展社区教育实践
2025-09-04 17: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金彦彤  
1
听新闻

一缕发丝绣千年文脉,半幅苇编载湿地乡愁。近日,盐城市滨海县坎北街道“关爱儿童之家”化身乡土文化传承阵地,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植”实践团与南京审计大学“青植创行”志愿团的志愿者们以“盐城文化基因解码”为主线,精心打造非遗发绣、淮剧脸谱、草编、盐田等多门特色课程,与乡村儿童共同开启了一场“从盐田到戏台,从发丝到苇叶”的文化寻根之旅,在知行交融中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团立足盐城“百河之城”、“淮剧之乡”的文化底色,打造多种特色课程。

在“盐田岁月”课堂上,志愿者从家乡的味道说起,通过《跟着书本去旅行》纪录片、海盐晒制工艺图解,带领孩子穿越千年盐业史,感悟“一粒盐”背后的家国命脉。

在“棕叶童编”工坊中,志愿者以新鲜棕榈叶为教材,通过河姆渡草席3D复原动画、滨海老农编织影像,让孩子们了解七千年草编技艺里的智慧 。

在“千年发绣”课堂上,志愿者用青丝作线的东方奇观引入,通过东台发绣厂纪录片、唐代佛绣复原图,带领孩子穿梭从盛唐顶礼佛像到当代针尖复兴的技艺长河,感悟“一缕发丝承载的文明韧性”。

在“声画淮韵”剧场里,志愿者以盐城方言童谣为切入点,通过《声声慢》唱段解析以及关羽、曹操脸谱颜色的讲解,带领孩子们明白脸谱颜色代表的忠奸含义,读懂乡音唱腔。

这些根植盐阜大地的课程,以“一粒盐、一缕发、一片叶、一声腔”为媒介,构建起跨越千年的文明交流桥梁。

盐城特色本土课程的开设,让孩子们体验到家乡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了文化基因新表达。正如一名志愿者所言:“我们希望让盐阜地区的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贡献力量。”

(金彦彤)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