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走进社区开展反诈宣传 江苏财经职院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2025-07-17 23: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7月4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关工委、金融学院分团委与金融学院教工支部精心开展了博爱青春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全国劳动模范、盱眙黄花塘镇芦沟社区书记徐玲、四季青社区书记潘强、“中国好人”金驹、校关工委委员李玉霞、金融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汤筱娴、分团委书记阚晨雨、学院教工支部党员教师代表、博爱青春志愿者团队、社区部分老年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金融学院走进盱眙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志愿者们手持防诈宣传单,与老年群体面对面交流,以通俗语言剖析“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常见骗局,叮嘱老人对陌生来电、信息及推销保持警惕,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原则。随后,教工支部书记张幸老师结合金融知识,针对“虚假养老项目投资”“冒充亲友求助”等老年人易中招的诈骗手段,通过真实案件复盘,揭露诈骗分子话术逻辑与心理操控套路,以“案例视频+风险提示”的形式展开宣讲,进一步引导老年群体树牢“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安全意识。志愿者们创新构建“反诈+文艺”沉浸式宣教模式,将反诈知识深度融入文艺创作与表演。方言反诈相声以诙谐幽默的本土语言拉近与老人距离,在欢声笑语中传递反诈要点;反诈情景剧生动还原“虚假银行客服诱导转账”“AI技术伪造身份诈骗”“假药推销陷阱诈骗”等典型场景,让老人沉浸式了解诈骗全过程及破解方法;反诈二胡演奏、快板说唱等特色节目,以朗朗上口的节奏与韵律,将反诈口诀深植人心。

下午,金融学院组织志愿者走进四季青社区,金融学院“金钟罩”防诈骗宣讲团志愿者梁满率先为社区老人带来反诈知识讲解。他结合真实案例,用接地气的语言通俗解读了什么是电信诈骗,详细列举了虚假中奖、投资理财等常见诈骗手段,并重点传授了“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防骗口诀,提醒老人们遇到可疑电话或信息时及时与子女沟通或拨打报警电话。紧接着,志愿者们用居民熟悉的本土方言演绎了“免费领鸡蛋诱购虚假保健品”“虚构养老项目实施电信诈骗”等常见的老年人诈骗案例,幽默诙谐的表演让老人们在欢笑中加深了对反诈知识的理解,将活动推向高潮;随后反诈情景剧还原了诈骗场景,直观展示了老年人容易陷入的骗局陷阱,反诈二胡快板,将反诈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唱词,进一步强化了老人们的防骗记忆。活动尾声的有奖知识问答,老人们踊跃举手、争相作答,现场气氛热烈,进一步巩固反诈学习成果。

徐玲书记表示,芦沟社区老人居多,子女多外出务工,老人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相对狭窄、对新型诈骗手段了解不足,容易陷入诈骗陷阱,此次活动形式多样,让金融知识与反诈技巧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社区,切实提升了老年群体的防骗“免疫力”,也搭建起高校与社区联动服务的桥梁。四季青社区的老人们表示,当下老人是骗子的主要目标,今天宣讲的诈骗案件他们在生活中真真实实遇到过,各种骗局老人们真的很难分辨,这些高频的诈骗方式由志愿者们生动演绎出来,帮老人更直观地了解诈骗分子的伎俩,提高了自身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回去后他们一定会向家人和朋友分享今天学到的防诈知识和口诀,减少亲友被骗的可能性。

未来,金融学院将持续深耕“反诈+金融”志愿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社区老人的特点,定制个性化防诈宣传方案,针对常见诈骗类型开展精准宣传,加强对宣传效果的评估反馈,推动防诈知识常态化普及;同时,也让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进社区防诈宣传活动,深入了解社会基层老人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问题,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并与社区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降低老人被骗的概率,为守护老年群体“钱袋子”,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标签:
责编:袁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