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列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处于市场的第一线、生产的最前沿,能快速感知产学研需求脉动,从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找准科研方向。
一直以来,江苏的创新“浓度”始终与高科技企业“密度”成正比。最新统计显示,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4万家;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如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记者采访在苏多家企业研发机构,感受到企业创新的强烈意愿、迫切需求,企业不仅是科研“出题人”,同时也可以成为出色的“答题人”。
敢于创新,
拉满市场“活力值”
一头贴着市场,一头连着技术,企业成为创新链上的“强引擎”,以发展为天然动力,用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将需求、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日常生活中,手机充电宝能解决“续航焦虑感”,在射阳县也有一座这样的“巨型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将电力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时再释放,通过‘削峰填谷’来解决电网峰时‘电量焦虑’问题。”远景能源副总裁娄益民介绍,该电站可存储50万千瓦时电,供5万个家庭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使用一天。
作为省内风电和储能双链主企业,远景能源积极响应全省新型储能项目并网顶峰和电力保供需求,储能电站搭载的系统实现100%国产,电芯、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主要部件都由远景能源自研自制,均来自江苏本土制造基地。娄益民谈及成果转化经验时说,创新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动态过程,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系统观念,因此,研发布局、资源整合、国际视野极为重要。近年来,企业获批建设省风力发电机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氢能装备研发中心等,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斯坦福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全球高校深入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截至目前,远景能源全球专利申请数超1300件,授权专利超760件,分布在30多个国家。
科技是国之利器,也是重塑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新一轮革命与产业突飞猛进,企业的创新需求更清晰、更急迫。“与其等院所的科研成果,不如快一步,主动把需求递进实验室。”三一重机董事长陈家元给出一个数据:2015年,企业已与20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230项课题研究,“企业出题、社会答题”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下逆风前行赢得主动。陈家元坦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已持续3年,国内挖掘机市场容量从最高29万台下滑至不足8万台,企业以“硬技术”填补行业空白,研发出的5G遥控挖机、电控挖机、装载机无人上料设备等产品热销海外,在下行局势下实现了稳健经营。
善于破题,
提升发展“含金量”
充分竞争、直面市场、善于应用,科技创新已深入企业骨髓。紧握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密钥”,企业在开放、逐新、向上的全新赛道中积极破题,为高质量发展添成色,也为新质生产力育动能。
开放联动,外资协力打开“创新圈”。今年,博西家电迎来扎根江苏30周年的“大日子”,企业进一步提升在江苏的研发能级:在南京启用了投资4亿元的博西中国新研发中心,今年6月24日,该中心升级为博西家电全球研发中心。“江苏的科教实力,为企业丰富了人才储备。”博西家电中国公司董事长姚勇介绍,今年9月,企业将与东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实验室等方式,多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数据创造价值,甚至重塑生产关系。“以企业信用大数据为核心,我们建立了自用知识产权的商业智能数据平台,毫秒间就能调用全国企业数据,实时分析企业信用。”企查查科技副总裁施阳介绍,企业已覆盖全球超4.9亿家企业数据,国内市场中的80个产业链、8000个行业、超1000亿条实时动态商业数据,都“闪烁”在其平台上。发展数字经济,以数智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意义更加重大。施阳认为,在数字化这一新赛道上,企业完全有能力参与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建议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到研发活动中来。
铸造业对于装备制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前不少铸造厂也被称为翻砂厂,粉尘、噪声令人难以忍受。但在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家铸造企业里,整个砂芯制作过程却见不到一粒砂,智能生产线解决了行业痛点:原先翻砂、搬运、浇注的体力活儿,都由工业机器人在封闭环境内完成。“不久前,新款砂回收砂再生系统上线,不仅让砂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8%以上,还基本去除了尾气中的异味,消除了粉尘排放隐患。”明志科技董事长吴勤芳说,为了让工业机器人能与人和铸造工艺更好融合,企业还在推进新课题,比如自主开发智能产线使用的后台系统,同时研发适应新工艺的新材料,让绿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亮“底色”。
齐聚合力,
助力产业“向高攀”
技术慢一拍,市场落一代,企业研发的“紧迫感”与生俱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我省企业科技创新到了重要时期、关键节点。链主企业的一项新技术、新突破,往往能引领整条产业链向上走、向高攀。
“企业一直按照‘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生产研发模式,带动国内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向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志斌介绍,当前企业投资20亿元建设的“金属成形机床智能制造项目”被列为省重大项目,建成后年产伺服压力机2000台,可满足国内外中高端客户对板材加工高速、高精度成套设备的要求。谈及行业瓶颈问题,他坦言,高端数控机床国内外差距仍然较大,日本、德国、美国龙头机床企业体量大、产品全,整体竞争力更为突出。为提升研发实力,企业正在申请江苏省金属板材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亚威机床形成了由“一把手”担任创新委主任、内外部专家共同参与的研发创新决策机制,同时,企业自主研发和与外联合研发相结合,打造行业创新生态圈。“只要产业有需求,我们可以跨区域、跨领域、跨专业合力攻坚,共同解决‘卡脖子’问题。”冷志斌介绍,今年,企业交付了多个全球领先的船舶海工产品,同时也对成熟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攻关。他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每年策划一些重大专项引导企业联合体攻坚克难;另一方面,制定引导性政策支撑科研成果转化,降低成果使用方风险,保障各方权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释放了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和条件的信号。
提升领军企业基础研究能力,江苏省财政将与企业按比例共同出资,支持企业聚焦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前瞻性布局相关基础研究。“支持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积极申请国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省财政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积极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
储备未来发展动能,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发展底盘,江苏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设立企业创新咨询委员会,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常态化咨询制度,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吸纳企业技术专家进入省级部门科技专家库,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扩大企业科研自主权,赋予企业和科研团队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团队组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
记者 王梦然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