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记者 杨民仆)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全国4项考古新进展、新成果,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江苏淮安城市考古两个项目入选。其中,江苏盐城沙井头遗址被初步确定为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区域。
江苏盐城盐业考古项目汇报人、江苏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刚介绍,沙井头遗址位于盐城市亭湖区毓龙街道人民北路与黄海中路交叉口,处于古代东沙冈(范公堤)上。20世纪60年代调查资料显示,遗址周边采集到铁犁、陶纺轮、铜镞、铜带钩、“五铢”钱、瓦当等种类丰富的战汉时期遗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间,文物考古部门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出规整的汉代道路,较为密集分布的水井,成规模、多类型的排水设施,以及房址、瓦当和绳纹瓦片等遗迹遗物,同时还在遗址东北角发现贝壳沙堤堆积,说明当年此处位于古海岸线上。
结合近年来基本建设考古中发掘出的东闸新村高等级汉代墓葬、大松林墩汉墓群、二墩村汉墓群等信息,沙井头遗址出土的遗迹遗物极可能与汉代盐渎县高等级建筑遗址相关。
“西汉盐渎县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对盐城盐业统一管理的开端,也是盐城建城的源头。”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刘薛艳说。根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先秦时盐城境内盐业已相当发达。西汉武帝时,为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增加中央政府收入,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各地置盐铁官。其中,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划出单独设县,因运盐河道密布,称为盐渎县,同时设立盐铁官署,负责盐业生产、流通管理等。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名字沿用至今。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盐城,本汉盐渎县。”
沙井头遗址为何被初步确定为汉代盐渎县城所在地?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春晖解释说:“发掘的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制作规整,图案多样;用陶管套接成的排水管道已揭露长度大于20米,管道东端与排水沟相连,显示排水设施完善;地砖质量上乘,且纹饰精美;精致瓦片竖铺在地面上,既实用也为装饰,这些设施或构件只有在高等级官式建筑中才会出现。”
“沙井头遗址发现的盐渎县城,是江苏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为专门管理盐业而设并直接管理的县城,为理解西汉王朝对江淮区域盐业生产的统一管理提供了考古支撑,也为理解盐业在西汉社会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实证材料。”陈刚说。
这次发布的江苏盐城盐业考古项目还包括东台市缪杭遗址、大丰区后北团遗址等;江苏淮安城市考古项目包括庆成门、新路、板闸镇三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