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生、90后“新农人”蔡万明:到难处去,让家乡老树结出好梨
2024-07-11 06:54: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谢诗涵  
1
听新闻

“毕业时从没想过回老家回农村,谁知如今却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梨致富。”再过十来天,蔡万明梨园里的“苏翠一号”就要上市,近40万斤梨子的销路在田间地头就已经解决。高兴的同时,蔡万明回想起6年前刚来到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花园村承包梨园时的情景,心里感慨万千。

2017年,90后宿迁小伙蔡万明告别母校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以“苏北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共青团宿城区委员会。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蔡万明的服务期由一年延长至两年。长期深入扶贫一线,蔡万明与省级经济薄弱村王官集镇花园村往来越来越密。一些村民向他“吐苦水”,村里的特色产业酥梨由于品种引进早,梨子品相不好,始终卖不上价。同样50亩梨园,苏南果农一年能挣20万元,而他们往往只能挣到一半。

“越是难,就越想试一试。”2018年8月,蔡万明放弃去经济基础更好地区的机会,毅然前往花园村。“帮助村民们走出这一困境,是我来这里的初衷。”同年9月,他带头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了2300株梨树,当起“新农人”。

让老树结出好梨?起初,完全没有种梨经验的蔡万明并不被村民们看好。为了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镇政府当时从省农科院请来了一批专家考察。“我觉得机会来了,主动邀请专家来梨园里指导。”蔡万明说。树苗如何改善,如何用肥,如何进行绿色防控……蔡万明邀请周围多家农户一起“取经”。然而,当专家建议使用高枝嫁接技术,将品种更换为水分更多、果肉更细腻的“苏翠一号”时,在场不少果农却打了退堂鼓。更换品种意味着要砍掉老枝,且不说种出来的梨品质如何,万一结不出果子,村民糊口的饭碗可能会丢掉。

“种梨树没法打包票,这个事只能以破釜沉舟的心去试。当时想着少挣钱、不挣钱也没事,我愿意做梨园改革的试点。”当机立断,蔡万明砍掉了自家梨园近一半的梨树,种上了“苏翠一号”;另一半梨树采取高枝嫁接,用作对比。

等一颗好梨,背后是长达三年的“煎熬”。再好的树苗,种下的前两年基本都是不挂果的。哪怕是提前打了“预防针”的蔡万明,心里也很没底。“到底是年轻没经验”“果然砸手里了吧”……身边出现质疑的声音,蔡万明依然耐着性子,按照专家给出的建议科学种养。在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新梨树、新枝苗茁壮生长,来梨园“观摩”梨树长势的村民们渐渐多了。

嫁接后的第二年,新梨树挂了果;第三年梨子上市后,市场反响很好。蔡万明在这时趁势又承包了80多亩土地继续种植“苏翠一号”。“原来的老酥梨卖三四块一斤,但新品种可以卖到近八块一斤,销量也不用愁。”很快,蔡万明梨园改造“首战大捷”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不少果农也有了更换品种的想法。果树嫁接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期间进行,不少村民提前向蔡万明预约,要学习经验,改造自家的老梨树。

“在我来之前,村子里梨园总面积是1300多亩,现在已经增加到近3000亩。其中,种植‘苏翠一号’的梨园面积达到1200亩。”蔡万明告诉记者,自2022年开始,“苏翠一号”开始在花园村大范围种植。为了方便村民学习种植这款高品质好梨,他还在自己的梨园开辟了面积50多亩的“苏翠一号”核心示范种植基地。

即将迎来新一年的大丰收,蔡万明看着园子里长势喜人的梨子出了神。明年此时,村里不少新嫁接的“苏翠一号”就将迎来丰果期。梨的数量上来后,紧接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储存和运输。“下一步,我们要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将梨子送到更远的地方。”蔡万明说,如今村子已建好一间规模2500平方米的深加工厂房和一间1800立方米的冷链物流中心,还在和隔壁村就生产梨饮料、梨膏等产品谈合作。

“很感谢当初勇敢做决定的自己,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踏踏实实将这件事做好,不辜负家乡父老的信任。”蔡万明说,回乡带着乡亲们致富,这条路如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稳。

记者 谢诗涵

【专家点评】

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中国矿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厉东伟:

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广袤田野上,一批批如蔡万明一样的“新农人”正挥洒汗水,与家乡“双向奔赴”。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更需要有知识、有活力、有闯劲的青年大学生。各地要强化青年人才理想信念,出台更多支持“新农人”的有力政策,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搭好干事创业的大舞台,鼓励更多毕业生、创新人才返乡创业。

标签:
责编:戴凌 易保山